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美國《僑報》8月30日載文《煤老板退出江湖,礦難就會少嗎?》,摘要如下:
山西省正在啟動中國規模最大的企業重組行動,涉及的煤炭企業超過2200家,小煤礦將被徹底終結。這意味著,以後新聞上可能很難看到揮金如土、買豪宅買名車的山西煤老板身影了,煤老板退出歷史舞台似成定局。
這則新聞透露出政府對煤礦企業整合與肅清的決心,對因煤而風光、也因煤而煩惱的山西,對整個中國的能源行業都意義重大。
然而,在這場“國進民退”的整合大戲中,筆者還是有些許疑問與擔憂,一些歷史頑疾不會因為企業“化零為整”而自動消除。
首先,煤炭業能否真正獲得競爭力,在國際博弈中贏得話語權?中國資源出口長期以來一直內耗不斷,陷入“買啥啥漲,賣啥啥跌”的怪圈,從煤炭、黃金,再到稀有金屬,無一不被西方的規則控制,關係國計民生的資源賣出白菜價、豬肉價是常有的事,任憑有識之士痛心疾首高呼也無改觀。如果重組僅僅是一堆“小舢板”的聯合,或是小煤礦在大煤礦下掛名,不但沒有抗風浪的能力,也讓人懷疑這是圈錢和利益分配的另一種形式,是與民爭利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