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從1971年的“乒乓外交”到2009年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關係走過了跌宕起伏的30餘年。2008年夏天相繼建成開館的中國駐美大使館新館和美國駐華大使館新館,反映了兩國關係的良好現狀,也象徵著兩國關係的發展前景。
中國前駐美大使李道豫日前接受《瞭望》新聞週刊專訪時說,中美關係經過30年的發展,早已超出了雙邊關係的範疇。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需要登高望遠,把握大局,合作越來越重要。
前後在聯合國、美國工作過8年的李道豫大使,親歷了上世紀90年代中美關係從低潮走向高潮的全過程——
中美使領館數量30年前已確定
30年來,中美使領館的數量並沒有變化。領館的設置是兩國建交時經過談判,決定各設5個,並確定了選址及各自管轄範圍。最終中國決定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芝加哥和休斯敦設立領事館。隨著兩國間友好活動和商務活動的增加,加上大量的留學生,我們希望領事館能夠增加。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在美國時,就感到美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中國留學生。在一些我們都覺得很偏僻的、並不為中國人熟知的州,只要去學校走訪,就會見到不少中國留學生,他們都需要領館的關懷和幫助。
但此事涉及到雙邊同時增加領事館的問題。美國在建交初期保留了武漢的領事館設置,直到2007年末才剛剛開設。加上之前的上海、廣州、瀋陽、成都四個領事館,中美互設領事館的數量還是對等的五對五。這是根據1981年中美互設總領事館協議進行的。
大使要溝通兩個社會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全球化時代,隨著世界整體國際交往水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外交發展從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的發展。我曾說過,現在駐外大使“傳話”的作用下降了,“公關”能力加強了。
以前有外交大使跟我說,大使就是一個信差。現在各國首腦不僅雙邊互訪,首腦級的國際會議也是二戰以來最多的一個時期。首腦們見面、打電話的時候,往往雙方大使們不一定跟著,現在的大使需要別人給他們通報首腦間說了一些什麼話,而不是首腦把話告訴大使,由大使轉達。所以大國首腦之間駐外大使“傳話”的作用就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