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朝鮮日報報道,從數值來看,2009年俄羅斯在諸多方面出現衰退。由於酒精中毒等,俄羅斯人口從1993年的1.5億減少了近1000萬。此外,隨著前蘇聯各國分別推進使用本國語言,並且反俄羅斯情緒不斷蔓延,使俄語使用人口從3億減少到1.5億。俄羅斯空軍實力的核心Su-27戰鬥機也年年發生墜機事故。克里姆林宮以“世界頂級”戰略導彈自居的“布拉瓦”(Bulava)洲際導彈,在2005年後的10次試射中失敗5次,至今仍未投入生產。
然而俄羅斯仍然能夠受到強國待遇,原因在於其外交核心是“模糊性(ambiguity)”。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10月13日希望俄羅斯共同參與對疑似進行核武器開發的伊朗的制裁,但莫斯科方面卻讓美國感到“失望”。
據塔斯社14日報導,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通過制裁來威脅只會引發負面效應,當前應該進行談判。”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曾於上月24日在聯合國大會上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對伊朗的)制裁沒有效果,但有時也不可避免。”相比之下,拉夫羅夫的發言則退了一步。僅過了3周,俄羅斯領導層的話就發生改變。俄羅斯向伊朗出售尖端地對空導彈,引發國際社會的爭議,但目前尚未交付。
俄羅斯對中國也在維持其模糊性。俄羅斯總理普京于13日至14日訪問北京,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舉行會見,簽署了35億美元規模的兩國經濟合作專案。其中包括引進中國的資金,開採俄羅斯遠東及西伯利亞石油,並由俄羅斯在20年內通過輸油管向中國供油的計劃。但與此同時,普京為了阻止中國的影響力,限制向中國人發放遠東俄羅斯入境簽證,還於今年6月關閉了華商最為集中的莫斯科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
年初奧巴馬政府向俄羅斯拋出橄欖枝,提議“重設美俄關係”,對此,普京做出了積極回應。但在與溫家寶舉行會談時,普京又同意兩國共同應對“全球霸權國”美國。
分析認為,俄羅斯的態度如此模糊不清,是由於親西方國家並堅持走穩健主義路線的總統梅德韋傑夫和信奉現實主義政治的普京之間意見不合所致。但俄羅斯內部則普遍認為,兩人各自分工,意在提高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俄羅斯智囊團“Moscow Profile”的首席研究員德米特裡-巴比奇(Babich)表示:“兩人都想把俄羅斯打造成強國,並且主要外交政策也由兩人磋商制定和付諸於實踐。”只是麥維德夫和普京分別扮演“好員警”和“壞員警”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