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證實了中國模式的生命力,提高了它的威望。中國模式從西方思想中吸取了與建設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有關的東西,這使中國模式具有吸引力。世界是否準備應對中國的挑戰,並利用中國的經驗造福人類,世界能否與中國一道建立平等、互利和有效的戰略夥伴關係?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類的未來。
經濟參考報報道,俄羅斯《新聞時報》近日刊登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雅科夫.別爾格爾的一篇文章,題為《新的領導者》,副題《世界準備好迎接中國挑戰了嗎》,摘要如下:
中國不會西方化,而世界將會中國化
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能夠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完成兩次全面變革。更何況,在世界數千年的歷史中這只是一個短暫的瞬間。
中國第一次極為深刻的變革是在60年前發生的,它擺脫了封建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壓迫。中國在共產主義、集體主義和全面統一的旗幟下努力建設新生活。第二次是在30年前,中國開始了改革。主要方向是向世界開放,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實現多種生活方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其歷史發展中實現了史無前例的飛躍,同時保持了政治及社會穩定,沒有損害民族團結和國家的領土完整。
在借鑒了許多外國東西的同時,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它的經濟迅速發展,許多專家早在本世紀初就預見到中國將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世界金融危機加快了中國的這一進程。順利地實施完善國家經濟的規劃,中國正引領整個亞洲走出危機,促進全球狀況的好轉。
世界舞台上正在出現一批新領袖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其中首先是中國。但是願意追隨美國的國家和人民會減少嗎?北京在地緣政治、經濟以及文明方面的作用會提高嗎?
今年夏天英國人馬丁.雅克寫了一本書《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央帝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終結》。他回答了上述問題。
雅克認為,當代中國正在重返儒學,中國不會西方化,而世界將會中國化。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上海將取代倫敦和紐約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將取代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漢語將與英語競爭。儒學將在世界盛行。但這種預測與現實相差太遠。
中國大概會在GDP總量上趕超美國,但這不會發生在今後10年—20年之內。
現代化與改革
中國正在實現全面現代化,它是經濟成就的基礎。從傳統的農業文明轉向現代的城鎮文明不僅有種種益處,而且也會造成道德衰退和異化,摧毀家庭紐帶,提高犯罪率。但是迄今為止,中國能夠將這些不良後果降至最低。
現代化還涉及對外政策。中國多次宣布,不想走重建大帝國的道路,不想在世界上稱霸,不會當類似美國那樣的世界警察。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中國人的話,但北京目前在國際上的表現是無可指責的。為了實現國家的利益,中國希望能夠為自己的發展提供和平的環境。當中國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它也越來越願意承擔責任,幫助解決複雜的國際問題,包括不擴散核武器,防止饑餓和貧困,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氣候變暖。
中國準備回應全球性挑戰
在討論中國發展模式時,中國專家不久前還在強調它的特殊性。他們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模式與本國特點有關,中國有著不同的歷史、人口、文化和文明,因此中國模式不適於在其他國家複制。但隨著國家實力的提高,他們強調的重點也發生著變化,越來越經常談到,中國經驗具有世界意義,第三世界國家(首先是非洲國家)可以從中國的道路中學到不少有益的東西。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證實了中國模式的生命力,提高了它的威望。
中國模式從西方思想中吸取了與建設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有關的東西。這使中國模式有吸引力,真正具有普遍意義。中國只是不接受西方對民主的解釋,西方民主以多黨制、三權分立和普選為基礎。
北京絕對不反對民主,這個概念反映在黨的許多重要文件中,但中國的民主不同於西方民主。中國正在進行辯論,應當發展自下而上的民主還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黨內民主與全民民主的相互關係是什麼。
中國不僅把金融—經濟危機看做是考驗,而且看作是一個機會,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實施早就該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進行的改革,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這些改革包括:擴大內需從而減少對外部市場過於依賴;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減低能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改革醫療衛生體系,使老百姓能夠看得起病。
世界是否準備應對中國的挑戰,並利用中國的經驗造福人類,世界能否與中國一道建立平等、互利和有效的戰略夥伴關係?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類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