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事互信的具體考驗
加強兩岸政治互信與創造建立軍事互信的機會之窗,可以是大陸方面不干涉、不阻止兩岸軍事人員共同參與,由非官方組織所舉辦的國際性軍事戰略與安全論壇或會議。長期以來,大陸方面持續阻撓與打壓台灣軍方參與不具官方性質國際所舉辦的國際性軍事戰略與安全論壇或會議,不僅阻礙兩岸推動政治與軍事互信,也使得國際間對於兩岸目前努力推動的台海和平互動,產生懷疑。若雙方執政當局,能以更高的戰略思維與認知,開放兩岸軍人參與非官方性質的軍事安全與戰略論壇或會議,不僅提供兩岸軍人接觸與互動的機會,也可以適當彌補在缺乏充分政治互信與戰略保證的兩岸關係,運用國際性智庫論壇的溝通平台,達成推動兩岸開展軍事互信對話的契機。
四、結語
整體而言,美國的戰略規劃者正在深思如何轉化共軍的戰略意圖,使中共的軍力成為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貢獻者,而不是破壞者,其中包括:發展區域性的安全合作架構、增加各國間在經貿等領域的互動關係、強調此地區若爆發軍事衝突所必須付出的經濟社會代價、鼓勵中國大陸周邊國家與中共發展雙邊或多邊性質的軍事互信機制,以及加強美軍與共軍高階和中階軍官的交流互動,進而能夠增加彼此間的軍事活動透明度,並降低雙方因誤判或無法直接溝通,而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
二○○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美國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在華府智庫演講時表示,台海兩岸能正面對話,並進一步探討能為兩岸帶來更密切關係,以及更大穩定的“信心建立機制”(CBMS),讓美國受到鼓舞。隨後,美國防部主管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葛雷森柏,於九月二十八日在“台美國防工業會議”上指出,“美國當然鼓勵CBMS,但台灣得自行決定何時落實任何CBMS最合適。我們不排斥,也不下指導棋”。
馬英九曾經公開指出,兩岸要協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問題,大陸必須先撤掉對台所部署的飛彈,但北京的態度則堅持,是否調整撤除飛彈的軍事部署,是未來兩岸談判的議題,而不是前提;此外,馬英九強調,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太敏感,涉及台灣和美國的關係,“我們主要軍備來自美國,因此我們非常謹慎”。
二○○九年十月十日,馬英九在國慶演說中表示,兩岸間的差距與疑慮不可能一步跨越,將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仍需雙方抱持信心,“正視現實、循序漸進、才能擴大互信、求同化異”。倘若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雙方將可透過雙邊聯繫機制,掌握彼此軍隊調動與部署情況,其中涉及到高度敏感的“國家安全”和“主權”議題,以及台美軍事合作和美中軍事互動關係的質量與變化。基此,馬政府目前仍然認為,這個議題很重要,但是具體推動的時機與條件,仍待美中台三方集思廣益,建立共識並累積政治互信與專業,才能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具體步驟與措施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