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50年準備攻台戰役時,粟裕直接指揮的最大兵力近65萬人。
|
彭德懷、劉伯承、粟裕、林彪、徐向前號稱毛澤東的“五虎上將”。
抗美援朝,是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面臨的最具有挑戰性,同時也是最艱險、最沒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團現代化戰爭。帶兵到國門之外作戰,並且主要對手是頭號軍事強國美國,加上南朝鮮軍及英、法、加、印等國組成的“聯合國部隊”,這對於毛澤東麾下的戰將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中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也指出:“兩軍對敵的一切問題依靠戰爭去解決,中國的存亡系於戰爭的勝負。”因而,毛澤東選擇入朝部隊最高指揮員是十分慎重的,為此,將東北邊防軍司令員的位置空缺,等了粟裕近三個月,林彪近一個月的時間。
毛澤東和軍委為何最初選擇粟裕、林彪擔任入朝部隊最高指揮員?
顯然,因為沒有與美軍作戰而且是大兵團作戰的先例,毛澤東只能從最接近現代化戰爭的解放戰爭中,解放軍諸將領對付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的作戰經歷,來確定最高指揮人選。
從1955年授銜的將帥來看,朱德、葉劍英是總部領導人,沒有直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歷,且朱德當時已近65歲,年齡顯然偏大;賀龍在解放戰爭中主要負責西北軍區的後勤工作,1949年11月建國一個月後,才指揮一野18兵團配合二野行動,從陝西進軍入四川;羅榮桓、聶榮臻擅長的是政治工作;陳毅的特長也在政治,雖然擔任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司令員,但中共中央於1946年10月即明令:“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並且長期由副司令員粟裕代理司令員或者實際主持野司工作。1950年9月,陳毅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召開的各大軍區負責人會議,商量出兵朝鮮的問題時,他對毛澤東說:我如今雖擔負地方工作,但只要前線需要,一聲令下我馬上可以穿上軍裝去朝鮮作戰!陳毅明確支持出兵的態度令毛澤東欣賞,但他的主動“投筆請纓”始終沒有被考慮。
如此,野戰軍級的軍事主官只有從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徐向前中間選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