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在台“勞委會”公布台灣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就業市場的影響報告,加上之前大陸商務部公布的評估,顯示其經濟獲利數字高於台灣之後,各種質疑與反對聲浪又起。在此,我們必須指出,談ECFA必須從大處著眼,回歸經濟面看待。
社論指出,政府與產業界迫切希望與對岸簽署ECFA,最主要的原因是明年“東協加一”(東協加上大陸)、號稱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將上路,屆時區內的關稅,大部分都將降到零。被排除在外的台灣,出口到此地區的產品--從石化、機械、到紡織、電子…,所有產品都就將面對高於區內各國的產品關稅。
我們認為,台灣簽署ECFA的最大動機,是為了保住台灣自身經濟的發展,保住民眾的經濟利益不受到嚴重危害。但是,在反對黨的操縱下,台灣民眾似乎對經濟民生無動於衷,而是狂熱地投入政治鬥爭中。對此,我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台灣人民喜歡政鬥不喜歡經濟。台灣歷來以經濟發達著稱,台灣不是伊拉克、也不是阿富汗,任何偏激的理念都不是主流。
ECFA回歸經濟面是天經地義的事,非要與極端意識形態混雜在一起,吃虧的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