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3名修復師的北京故宮鐘錶室承擔著這裡1500多座鐘錶的修復工作。據這裡的老師傅秦世明介紹,北京故宮收藏的宮廷鐘錶製作年代在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既有英國、法國、瑞士等西方國家工業革命時期的代表作,也有清代宮廷造辦處自主研發的作品。宮廷鐘錶作為“皇帝的玩具”,不僅具有走時、打點的功能,還能進行雜技、魔術、轉花、音樂等千變萬化的表演。
撥開宮廷座鐘華麗的外殼,露出複雜的傳動系統,學機械出身的陳東和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很多鐘錶都有許多套傳動系統,每個傳動系統又有許許多多的零件。它們之間是怎麼連接的?每個零件的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老師傅指點還真不太容易看懂!”
故宮的鐘錶維修是一種依賴言傳身教的傳統技藝,這種憑靠經驗與記憶力的手藝傳承的方式至今沒有改變。陳東和的“師傅”秦世明今年63歲,已經在故宮工作了35年。
在秦世明等老師傅的“點撥”下,陳東和漸漸摸索出了維修皇室鐘錶的技術竅門。他指著座鐘上被拆卸下來的一隻小鳥對記者說:“僅僅是研究它的翅膀振動和鳴叫,就花了不少時間,現在它已經被修好了。”
大開眼界的陳東和對鐘錶修復也產生了自己的想法。他一方面認真跟隨老師傅們研究著千變萬化的聯動原理,記錄下了珍貴的修復筆記;另一方面,也將鐘錶內部的機械結構繪製出來,並利用相機記錄下修復過程。他認為,如果將這些修復數據公之於眾,將有助於人們了解早期科技發展的歷史。
對於陳東和的想法,秦世明表示,這是老一代人從來沒有想到的問題。“很有創意,很有意義,一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