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指,台灣主要貿易國為美國、中國、日本、歐盟,卻沒有類似FTA的雙邊關係,馬政府努力推動ECFA,就是要突破困境,使台灣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民進黨一味反對,渲染ECFA的負面意義,令人遺憾。
ECFA與FTA的精神相近,但簽署模式設定為“架構協議”,台灣人民所疑慮的大陸農產品進口,政府已清楚表示不會開放,當大陸給予台灣商品免關稅,就可擴大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經濟部”表示,政府和中國大陸簽ECFA的同時,亦將積極推動與美、日、歐盟及東協洽簽FTA。不少國家指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後,將有助於和台灣討論FTA的簽訂。
中國經濟研究院表示,兩岸經貿自由化,可使台灣生產總值(GDP)增加一點八三個百分點,相當於發放消費券三倍的效益;中經院又推估,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就業人數增加約二十六萬人。另一個可預見的好處,是會吸收外資進入台灣,這對資金不足的台灣市場不啻注入活水。
社論最後說,兩岸經四度會商,簽署ECFA已到成熟階段,一旦簽署完成,兩岸就可在雙方認可範疇內,促使市場極大化,台灣經濟發展有了著力點,也就有振翅高飛的好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