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14日電/旺報今天發表讀者文章說,台灣對大陸的恐懼已到一種荒誕的地步。怕大陸企業來設據點,搶了台灣企業生存空間;怕大陸勞工來就業,導致就業市場萎縮;怕大陸學生來就學,孩子受教機會被剝奪;怕價格低廉、品質不穩的大陸產品進口,只因台灣的產品沒辦法競爭。
文章說,大陸不來設據點,台灣就失去許多就業機會;大陸勞工不來就業,就失去另一批生產與消費的力量,在全球產經市場中,還是要面對大陸勞工競爭。怕大陸學生來就學,卻沒發現教育已隨少子化跟惡性競爭顯的岌岌可危,孩子失去了解未來競爭對手的機會;怕大陸產品,產品卻還是源源不絕進入市場,全世界有太多產品在大陸製造了。
不讓大陸人進入社會,台灣一樣須在國際與大陸競爭;讓大陸人進來,在國際上就有大陸人作為夥伴。實力不如人不可恥,可恥的是逃避競爭,不想辦法提高能力、聯合起來在競爭中勝出。
過去教改跳脫不出國家掌控跟菁英挑選的終極導向,漫長6年強記價值空泛的教學內容,以升學導向為目標,單純進行社會傳統精英的篩選過程,中等教育形同虛設。高教廣設大學的同時,又沒給更多空間突顯各校不同特色;高教出現均貧現象,6年的中等教育汰選更顯空泛。
文章說,當務之急,教育系統需徹底全面改造。面對使用類似方式教導學生的大陸,我們更顯缺乏競爭力。須以產學為基礎,人本為架構,創新為本質,徹底脫離政府掌控,全面打造符合世界環境跟下一代需要的教育空間,讓學生能拓展他們視野的真實世界,激發他們對於世界產生好奇,自己去學習。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參與世界,不因學業被迫與社會隔絕。可能的話,應給孩子有機會環遊世界,讓學生能夠實際體驗產業與外國事務。我們夢想讓下一代過的更好,不是嗎?
文章說,台灣需要大陸,在台灣內外、社會、文化、經濟,甚至“國防外交”上,都需要這個夥伴。封閉自己,深陷於虛假的安逸當中,只會讓下一代的未來更貧窮。與大陸相比缺乏競爭力的最終極原因在於,台灣安於現狀,而他們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世界已經改變,排除大陸無助於回到台灣想像中的安全穩定,反而將更無法面臨國際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