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指,此輪省部級人事優化調整,是為中共十八大人事佈局做鋪墊。圖為中共十七大會議場景。 資料圖片 |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今日啟動的新一輪省部級高官的人事調整,適值17屆四中全會之後,是17屆“屆中時段”的省部級人事優化調整,既對17屆下半程具有指標意義,也是為中共十八大人事佈局做鋪墊。
文匯報報道,往屆四中全會後,中央往往值此“屆中時段”對部分省部級高官進行一次大調整。例如,在2004年12月中旬16屆四中全會後,中央調整遼寧、吉林、河南、福建等省份的書記或者省長。16屆四中全會後的這次省部級人事調整正是這一慣例的延續。
推進中央地方官員輪換
這次高官調整是17屆四中全會後第一輪正省部級的高官交流任職。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從多個層面加大幹部交流力度,完善幹部交流制度。這輪人事變動便是大力推進地區之間、中央機關和地方之間重要崗位領導幹部的交流力度。實踐證明,幹部交流對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培養和鍛煉幹部、防範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留意的是,17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新形勢下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因此,四中全會之後的這輪省部級高官人事調整具有明顯的指標意義。
此次委以新職的省部級高官任職年限都可跨越中共十八大,因此,這次省部級人事調整亦是為未來十八大人事佈局做鋪墊。政情分析人士認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料成為中央著眼於中共十八大人事佈局的重要選人標準。
年輕官員歷練多者獲重用
年輕化仍然是中央未來配置省市領導班子的一個重要考量。需要指出的是,中央有意識地在完成重大任務、應對重大事件、抗擊重大自然災害等關鍵時刻鍛煉和考驗年輕幹部。加大年輕幹部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交流力度,通過多崗位鍛煉豐富閱歷、提高本領。例如,出生農家的胡春華,1983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主動選擇到條件艱苦的西藏工作,經《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報道後,受到高層的關注和鼓勵。
政情人士分析指出,在為十八大人事佈局時,中央非常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幹部的德才表現。而這些在這次省區高官人事調整中得到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