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娜特別向我指出,這次調查發現,年輕的英國消費者更了解新一代中國進口產品,他們對“中國製造”的看法也更為正面:在55到64歲和65歲以上的兩類受訪群體中,分別有60%和56%的人認為中國產品比英國產品質量差;而在18至24歲和25至34歲兩個年齡層的受訪者中,持這種看法的人顯著減少,比例分別為33%和32%。
為了使調查更為精確地反映不同群體的看法,在年齡分組、職業分組等較小分類之上,還有三個較大的分類:第一類是普通消費者,共有1105位成年人接受了訪問;第二類是國會議員,共有106名國會議員接受了調查;第三類是意見領袖,調查機構從近1000位能夠對英國輿論產生影響的重要人物中選出了122位意見領袖,他們包括倫敦金融城、政界、傳媒、公共事業單位和非政府機構的高層管理者。
許多中國公司可能會想當然地以為,如果說普通英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只限於他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中國產品,那麼,英國精英階層對中國的了解應該更積極、更全面。
“更積極”?也許,“更全面”?未必。至少這次調查的結果如此顯示。
前者的例證是:41%的英國國會議員認為,今後五年內,中國將成為英國首要的貿易夥伴;英國意見領袖則認為,中國將是英國第二重要的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儘管印度是英國前殖民地,兩國政治、文化聯繫也比英中交往更為頻密,但這兩組英國精英均認為,五年後,印度最多只能夠成為英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
後者的例證是:英國外交部今年一月發布了一份對華戰略文件《英中合作框架》,但這次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三(73%)的英國意見領袖從未聽說過此文件,更別說對它有詳細了解了;甚至就連本應更了解該文件的關鍵人物——倫敦金融城和英國商界的高層管理者們,聽說過這份文件的人也不到五分之一(19%),更無人詳細了解文件的具體內容;英國國會議員對這份文件的了解也好不了太多:42%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份文件,56%的人聽說過這份文件,但不了解其詳細內容,只有2%的人熟悉文件詳情。
即使這兩組英國精英都承認英中貿易的重要性,但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仍然認為,中國公司進入英國市場並非易事,障礙很多。
87%的意見領袖把“英國缺少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作為中國公司進入英國市場的障礙之一。被調查的國會議員中也有89%持同樣觀點。然而,更多的國會議員(90%)認為中國公司所面臨的更大挑戰是“中英從商方式的差異”,持此觀點的意見領袖占83%,略少於國會議員的比例。
在“缺乏對西方營銷方式的了解”和“缺乏對西方市場的了解”這兩項選擇中,國會議員和意見領袖這兩組受訪者都認為前者對中國公司進入英國市場所造成的阻礙更大(意見領袖68%,國會議員82%)。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意見領袖中,傳媒從業者更有可能把“缺乏對西方營銷方式的了解”和“英國缺乏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這兩點視為中國公司進軍英國市場的重大障礙。
“作為英國未來的貿易夥伴,中國的地位受到如此之高的重視,令人欣慰,但中國公司需要反思他們對英國市場的某些設想和預期,不要低估了立足英國市場所存在的一些潛在問題,他們還需要加強與英國各階層的交流與溝通,提高中國品牌的認知度,但最重要的措施,還是提高產品質量,創建自己的優質品牌。”喬安娜.多德女士最後對我說。(來源:F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