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6日電/聯合晚報社論指出,毫無疑問, 12月5日這場三合一地方選舉,已吹出國民黨政權的警訊。明年五大直轄市的選戰,民進黨可能氣勢更旺。相形之下,馬英九與國民黨政權,若想守住2012的連任大關,將有場硬仗,實有待反省這次選戰失利和選民不滿的理由。
這次選舉,即便民進黨只增加了一席宜蘭縣長,距離所謂“地方包圍中央”仍有大段差距,但藍營在鐵票區贏得不漂亮,綠營則不僅在基本票倉守得穩,在藍營的大本營得票亦見成長。跡象在在顯示,藍營支持者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冷漠,反倒綠營大剌剌喊出“教訓國民黨”,來號召中間選民。這一來一往之間,便是藍營得票減少、綠營選民歸隊的關鍵!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換言之,每個地方執政若無法讓當地選民滿意,透過選舉,便會造成“鐘擺效應”。然而,所有的地方政治,又何嘗不反映“中央”執政成績呢?馬英九領導國民黨執政以來,距2008“總統”大選勝選不到兩年,便在縣市長選戰中遭到如此嚴峻挑戰,意味了什麼?不就是藍營選民的觀望,綠營選民的歸隊,以及中間選民的失望嗎?
“中央”執政績效不彰,人民具體生活水準無法提升,兩岸關係雖鬆緩但道理未能講明白…,這等等議題,馬政府儘管做得辛苦,可是效果不佳,從美牛進口到ECFA都令民眾搞不清楚!簡單講,社會大眾與馬政府之間,是有了落差。這落差不在馬英九個人形象的失落〈畢竟就這次選舉而言,馬英九堅持不提名在花蓮縣穩贏的傅崐萁,無論輸贏,這堅持都值得肯定〉,而是在馬政府的政策效能與溝通能力,明顯不能取得民眾信賴。
民主政治的定期選舉,最大意義,是“中央”與地方的選舉彼此交錯,贏了這一回,不一定就保證下回選戰必勝。即便地方政治有各地方的特性,卻仍要靠執政品質來爭取民心,這一點錯不了。民進黨氣勢回溫,馬政府必須自我反省:執政的硬道理,就是要向選民交出成績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