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於慶泰大使在北京表示,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實效方面,中國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他說,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提出,從2005年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將降低20%,經過3年的持續努力,中國已經實現了減少單位GDP能耗10%。 |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7日載文《如何看待中國碳減排的量化目標》,摘要如下:
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召開前夕,中國宣布在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並將這一目標納入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約束。比起同期美國政府的承諾來,中國政府的這一舉措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歡迎和評價。
對於碳減排問題,中國一向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但為了不受制於人,被發達國家束縛住發展手腳,中國過去很少提出明確的量化減排目標,此番打破慣例,用一個很高的目標來嚴格約束自己,不僅出乎國際社會的預料,也是國內許多人沒有預料到的。如何來看待中國政府的此一承諾?是否僅僅為了應付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可能減排壓力?
搶占正義制高點和話語權
筆者認為,可從兩方面來理解中國最新的減排承諾。首先,中國大力度的動作無疑是要表明對即將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支持,並以此向世界傳達,正在走向全球的中國會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國際責任,從而在後危機時代的國際氣候政治中,搶占道德和正義的制高點以及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