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生第一筆工資850元,既不是助學崗位津貼,也並非家教所得,而是當‘網絡打手’的收入。”前不久,在北京某高校讀研的小張告訴記者。
據了解,小張是一家公關公司的“網絡打手”,即網絡發帖員。“只要接到公司指令,成千上萬的‘網絡打手’,就會針對同一個話題不斷發帖、跟帖,造成群體效應,並最終引導社會輿論。”
近年來,有些公關公司或營銷公司招聘大量“網絡打手”,並按客戶需求通過QQ群等方式,組織網絡打手或發帖吹捧客戶及其產品,或密集發帖,詆毀、誹謗競爭對手,影響其正常運營。
“這些公司打著網絡營銷的旗號,做的卻是幫助某些企業打擊競爭對手的事情。”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齊善鴻教授接受半月談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網絡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交互性,這給‘網絡打手’的生存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那麼,“網絡打手”作為一種網絡新生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呢?
隨時隱身出擊
今年3月10日,一篇有關新東方的帖子赫然出現在某論壇上,說新東方老師偽造高分成績,欺騙女生感情,還稱新東方老師大部分素質低下。
在隨後短短兩天,這篇帖子又出現在多個論壇。5個月後,同樣內容的帖子再次置頂在多個網絡論壇,隨後迅速擴散到數千個網絡論壇,對新東方的聲譽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實際上,這僅是眾多網絡攻擊事件中一個典型。從殺毒軟件的口水戰到“封殺王老吉”事件,從“康師傅”的“水門事件”到瑞星和奇虎的暗戰……近年來,這樣的網絡攻擊事件層出不窮。
記者調查發現,儘管“網絡營銷”的概念由來已久,但近兩年才形成行業規模。這些以“公關公司”或“營銷公司”名義注册的公司,不僅能為企業提供品牌炒作、產品營銷、口碑維護、危機公關等服務,也能按客戶指令進行密集發帖,詆毀、誹謗競爭對手。
據知情人透露,僅北京,這樣的公司就有近百家,全國有數千家。這些公司擁有大量“網絡打手”,一些有實力的公司,“打手”多達數萬人。這些“網絡打手”主要是在校大學生,也有一部分是“兼職”人員。
“有些知名論壇的版主、博主在網上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北京一家公關公司的負責人張先生告訴記者,“有時他們的帖子就是風向標,可以左右輿論的方向,所以公司為客戶召開新聞發布會時,除媒體記者外,這些網絡世界的‘意見領袖’也常在邀請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