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背景下,芝加哥的一名打黑特工薩科特撰寫了一篇名為“芝加哥有組織犯罪現狀”的短文,供其同事閱覽。其中,他提到兌付這些幫派犯罪的最有價值武器便是“準確信息”,關於幫派主要人物及其之間關係、他們的犯罪技巧和能力。他還提到,芝加哥執法人員如何通過線人以及大量圖片和背景資料開始構建相關資料庫。儘管他通篇沒有用到“情報”這個詞匯,但已被視為這一概念的“呱呱落地”。
情報——這一對付黑幫的“尚方寶劍”,已在美國打黑歷史上得到多次證明。電影《人民公敵》的人物原型——上個世紀30年代讓人聞風喪膽的銀行大盜約翰.迪林格最終在影院門前被一槍斃命,全憑警方挖出與迪林格團夥勾結的各級地下幫派成員,勾勒出他活動的範圍和模式,才得以準確追蹤他的動向,鎖定他的位置。
1946年,聯邦調查局建立了“整體調查情報項目”,也是美國第一個全國犯罪情報計劃,對犯罪現象展開全景式調查,收集主要犯罪分子的具體信息。在接下來幾十年內,這份資料日漸豐富。在1957年,紐約州一名警官發現當地黑幫頭目召開的一次秘密會議。根據這份資料庫,警方立即掌握了60名與會者中53人的詳細信息,發現他們各自代表幫派之間勾結的內幕,及時相應調整應對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