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海南在生態建設上下了幾著“硬棋”。2007年以來,各級財政一共投入4.7億元建設海防林15.8萬畝;從2008年起實施了總投資35億元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系統;2009年省財政安排1.52億元對中部山區實施生態補償;全省有28萬農戶建起了沼氣池,占宜建沼氣農戶的43%;建設太陽能、風能、核電項目,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達到30.6%,還將逐年提高。
海口市有個“萬綠園”,草逾千畝,樹近萬棵,倚街臨海,風景如畫,是市民和遊客的最佳休閑去處。一直有開發商盯上這塊風水寶地,想開發房地產,據評估地價至少可賣到60個億。但海口市人大已經立法:不許動!
海南島的腹地五指山區,是海南三條主要河流的發源地。嚴格的生態林保護政策,使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81%,因此獲得“海南之肺”的美稱。2008年五指山市財政收入首破1億元,70%得益於房地產,許多內陸人是衝著這裡的生態環境來購房置業的,“青山綠水”正轉變為“金山銀山”。
建設國際旅遊島,要求海南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
為此,海南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實行更加嚴格的生態環保標準;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和問責制,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嚴格執行環境准入制度,嚴格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加強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人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國際旅遊島建設,這裡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而碧海藍天常在、綠水青山常在、清潔空氣常在。
建立新優勢
構建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
沒有產業支撐,國際旅遊島就是空中樓閣。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強調,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構建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這是海南產業發展思路的一次重大提升。”衛留成說。
建省初期,海南曾圍繞主導產業的定位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直到1996年確立“一省兩地”(新興工業省、熱帶休閑度假勝地、熱帶高效農業基地)產業發展方針才統一了思想。近年來,海南在熱帶現代農業、新興工業等領域培育成長起一批支柱產業,帶動了經濟總量和質量的迅速提升。但是,依靠農業難以支撐起海南的現代化,而海南的生態環境對工業的承載力有限,發展工業的基礎條件也相對薄弱。那麼,維持海南經濟長期較快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在哪里?
“是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以這個環境為基礎的大旅遊產業帶動的第三產業。”近年來,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海南省委、省政府在發展思路上形成了新的共識。
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擁有濱海風光、熱帶雨林、地熱溫泉、民族風情等獨特而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被國內外旅遊者譽為“健康島”、“生態島”、“陽光島”、“長壽島”。建省20年間,海南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63億人次,其中海外遊客近8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400億元。最近5年,海南的遊客總數、旅遊總收入分別以年均10.7%和15.2%的速度增長。2009年,預計接待旅遊過夜人數2200萬人次,旅遊收入206億元,分別是建省時的18倍和70倍。
在旅遊業帶動下,通訊、餐飲、商貿、文化、娛樂、康體、金融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預計2009年海南第三產業增加值676億元,占全省GDP的42.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1%,對稅收貢獻率達70%以上。旅遊對房地產業的帶動作用尤為明顯,2009年前11個月,全省房地產投資248.57億元,商品房銷售收入276.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和71%,許多人將海南作為第二居住地,目前在海口、三亞等地生活著上百萬內地“候鳥”。
事實證明,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是最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產業,是最能發揮海南生態優勢的產業。
建設國際旅遊島是一項全面推進各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任務。在突出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主導地位的同時,還要利用海南獨特的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熱帶現代農業,集約發展新型工業,鼓勵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形成富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結構。
海南是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農業產值占GDP比重達30%。熱帶氣候與反季節生產優勢,使海南當仁不讓地成為全國的“菜籃子”、“水果箱”。在海口港碼頭,能見到一批批載滿海南新鮮瓜菜和水果的大貨車,源源不斷跨過瓊州海峽,駛往全國170多個大中城市。2009年瓜果菜出島493萬噸,生豬出島152萬頭。剛剛落幕的第11屆“海交會”共簽訂單505.4萬噸,成交金額143.2億元人民幣、5.1億美元,到會國內外客商近4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