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春運文化說是文人矯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9 00:13:02  


 
  話又說回來,倘若民生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附會上再多的文化都是一種奢談與做作。對於一種現象而言,君子持論可以“和而不同”,但要生硬地貼上文化的標簽,也確實讓人匪夷所思。真正的文化人應該是這樣的:把個體的生命體驗轉化為對大眾的悲憫情懷,然後從社會底層的角度抒發飽滿的人生況味;自己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因為字裡行間滲透的是生命傳給生命的情感交流。

  記得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這樣寫:“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現在讀來仍覺得十分有味,不止一次地讓人感動,每每心生溫暖,因為這種詩意中滲透的是生命彼此間的關愛與體貼,是生命站在對方角度用寸管蘸著體溫來寫自己獨特感悟的性情文字和情感微醺,儘管是個體而瞬間的,卻能遠播於國人的心中而成永恒。

  因此,文人書寫個人的切身體會就該充滿人性關懷;這裡不取決於文人的眼睛,而決定於文人的內心。古人游覽名山大川,附會了山水生命的文化內涵,那是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幸會,所以才有後人眼中看到的已經是浸染了文人性靈的山水,才有後人觀瞻遠望時的每一次吟咏就會生發每一次的感動;比如秋浦之於李白,輞川之於王維,楓橋之於張繼,那是山水的幸運,更是詩人的幸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