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平靜的一周。記者連日在“第三極”發現,要求追回未售圖書、索要已售書款數的圖書產品供貨商和出版社發行人絡繹不絕,前後有數十家單位的近百人守候在這裡。現場還差點出現哄搶,警方及時趕到才維持了秩序。
接下來的幾天,第三極書局的店面和辦公區裡漸漸恢復了秩序,工作人員在店裡平靜地清理圖書。26日,“第三極”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來書店登記的供應商,採取“先登記後安排”的原則,來店搬貨必須出具退貨經辦人單位介紹信,辦理相關退貨事宜。至於個人用戶的儲值卡,這位工作人員表示:“請將您的信息在登記表中逐項登記,我們會盡快通知您今後的使用方法。”
在第三極書局宣布關門停業之後,各大出版社即準備開會商量對策。記者26日從商務印書館營銷中心獲悉,他們正在同各大出版社通氣,希望可以召集多家供應商開一個會議,集體商量一個對策。人民文學出版社確認了這一消息,並表示由於單個供貨商勢單力薄,走法律程序的成本也比較高,所以希望通過集體的力量來降低各出版社的損失,也希望可以再次同第三極溝通,未來不排除進行共同訴訟。
“第三極”的清退工作還在繼續,但眼下出版社拿回貨款的前景似乎並不樂觀。“第三極涉及到全國上千家的圖書供貨商,清退工作估計不會太快結束。這意味著春節前很難拿到相關的貨款。”作家出版社發行部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裡告訴記者,“供貨商都在焦急地等待第三極的貨款返還方案,但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
商務印書館前副總編輯徐式穀先生向記者透露,在圖書產業鏈中,大都採取“賒銷制”,也就是先發貨、後回款的交易方式。這樣的做法讓出版社一直被套住一筆錢,書店一旦破產,也就意味著這筆錢可能打了水漂。
根據“第三極”提供的數據,書局存貨總碼洋1477萬元,固定資產原值502萬元,貨幣資金30萬元,主要負債供貨商應付賬款約2000萬元,儲值卡約400萬元,中關村文化應付款500萬元,淨資產-1800萬元,總虧損約78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