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亞國際關係史)石井明就中日歷史共同研究接受日本共同社採訪,他表示,中日雙方都努力根據事實撰寫論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研究成果。這不僅是此次共同研究,同時也反映了此前兩國學者所作出的努力。
石井教授指出,例如在日本“田中奏折”(1927年時任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就侵略中國一事上奏昭和天皇)“偽造論”已是定論,此次中方也採取了不堅持一定是真的寫法。
另外,承認前首相廣田弘毅(在東京審判中作為甲級戰犯嫌疑人遭到起訴,並被處刑)“曾為改善日中關係作出努力”,體現出廣田不一定站在侵略的最前列的觀點。
尤其重要的是,中方的論文也寫到,歷史並不是徑直走向戰爭的,在中日兩國間有過尋求和平的活動和努力。能在研究報告中描繪這樣的中日關係非常好。
石井教授表示,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上出現分歧問題,除非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否則在短時間的共同研究中無從得知事實,同時寫入雙方觀點也是不得已。但日方論文本應論及“731部隊”等日中戰爭的受害狀況。
戰後史沒有公佈的原因估計是最近發生的事還沒有成為“歷史”,雙方的意見分歧過大。但其實劃分到“至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為止”作為研究對象可能會更好。
石井教授說,希望今後能夠對中日學者產生分歧的部分進行徹底調查深入研究。另外此次沒有公佈的戰後史也能通過將雙方各自論點一併寫入報告的形勢予以公佈。希望兩國的民間圍繞歷史問題的討論也能進一步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