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議群眾要求馬政府停止對美軍購,將預算用於教育、社會福利。(中評社資料相) |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日社論說,美國對台軍售經過一連串的外交折衝,美國還是不顧中國反對和警告,行政部門正式批准了成交清單,除非出現重大變數,美國國會應會在30天內同意此項軍售交易。清單上雖然沒有F16C/D戰機,但有掃雷艦和愛國者飛彈、魚叉飛彈等,總價近64億美元。由於軍售必然包括的後勤和戰略安排,這項軍售基本上維持了美國對台安全的責任,也在戰略想定上承認中美間還有巨大分歧乃至衝突的可能。更嚴重的還在於美國為台獨留下了活口,留下了干預兩岸和平發展的可能。此外,還有必要看到中美衝突未來會以什麼樣態呈現。
社論稱,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外交如何處理常態問題和爭議,北京領導人在抵制和制裁的同時,如可尋求可能化解之道,而非放任衝突擴大,是大國外交應有的胸襟,也是照應兩岸關係得以持續發展的必要思考。台北方面的領導人則要看到,對台軍售不意味美國對台有任何安全承諾,而是拿台灣作為棋子,以滿足其戰略部署。再就馬英九政府的利益言,軍售作為鼓舞台獨和支持台灣人民利益之間具有相似性但更具危險性,兩岸之間的政治信任若因此受損,對台灣特別是馬英九政府未必有任何好處。再者,中美之間的衝突和兩岸和解政策如何尋求平衡,台灣成為美國馬前卒的可能性會否成為台灣的陰影,都要有所考量。
目前可以看到中國已發出暫停中美軍事交流和對話的訊息,而且決定制裁軍售台灣的軍火公司。這是第一步。可以預見美方若不調整對台軍售政策,以及後續的種種作為,相信中美之間的軍方交流很難恢復,而且在國際戰略上尋求中方配合的可能性也會持續降低。當然中方也不能不看到中美間既有的分歧和無法替代的互為依賴,從經貿到各方面的合作,不可能因美方對台軍售,反面影響中方利益。是以處理美國對台軍售既是原則問題,也是利益問題,要有更大的戰略考量。
社論說,就美方的“背信棄義”言,奧巴馬出訪北京時作出的核心利益承諾,顯然在對台軍售上已出現嚴重裂痕,未來還有奧巴馬接見達賴,間接表達支持藏獨的隱患。中美間可能預見的衝突已不在遠;兩岸間的和解政策若因此受損,衝突面只會更加擴大、加深。
美國戰略構想的針對性,中國顯然還是個具體目標。固然長期以來中國就是美國軍方演訓的假想敵,自從金融海嘯以來,敵對態勢看似有所鬆動,且在經貿、金融、全球氣候和能源領域裡有求於中方配合,但從對台軍售觀察,中美間的互動、互信未必可以樂觀。
社論說,作為試金石,美方似有意考驗中方和平崛起的誠意,也有意藉此尋求最大的戰略利益,包括奧巴馬尋求個人連任機會的商業利益。就常態言,美方不至於完全忽視中方的反彈,但畢竟還是做出了決定。美方在這中間是如何作出風險評估的,這是個過程,也是個重要決定。奧巴馬政府當然知道要付出代價,而且存在極高的風險。所以還是做出決定者,可以感受到,美方無異要中方承擔作為大國的責任:即不輕易擴大衝突,而是主動化解危機。而且美國可能看到中方的反彈和制裁只有短期效應,若能換取美國在台灣的重大戰略利益又何樂而不為?
美方曾為對台軍售做出辯護,即那是上一屆政府的決定,而且布什政府已經付出了代價,暗示這項軍售並無涉奧巴馬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承諾。就美國言,軍售台灣不可能僅止於商業利益,中方的表態意味著嚴峻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