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文史精華刊載徐秋梅、吳繼金的文章說,1958年,中國掀起了以“超英趕美”為目標,以大煉鋼鐵為中心內容的“大躍進”運動。“生產大躍進,文化緊緊跟。壁畫打頭陣,歌唱做先鋒。”在“人人會寫詩,人人會畫畫,人人會唱歌”的突擊式群眾性文藝創作運動中,與工農業生產“大躍進”一樣,文藝戰線也捷報頻傳,“衛星”頻發。中國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文藝發展的“高潮”。
文藝“大躍進”的興起
當蘇共領導人赫魯曉夫宣布共產主義已經不是遙遠的未來的事情時,毛澤東在1957年11月的莫斯科會議上提出了中國“超英趕美”的目標。當同月13日《人民日報》的社論中提出“在生產戰線上來個大躍進”時,毛澤東頗為讚賞地說:“自從‘躍進’這個口號提出以後,反冒進論者閉口無言了。……如果要頒發博士頭銜的話,我建議第一號博士贈與發明這個偉大口號的那一位(或者幾位)科學家。”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通過了毛澤東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在總路線精神的指引下,毛澤東又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至此,以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為主要內容的“三面紅旗”開始在中國大地上飄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