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5日晚,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加藤雅大就豐田汽車召回事件向中國消費者鞠躬致歉。 |
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日本《日本新華僑報》2月22日載文《中國企業還不到嘲笑日本企業之時》,摘要如下:
1月21日,日本豐田在美國以及此後陸續在歐洲、加拿大、中國發生“召回門”事件以後,中國國內企業出現了不少嘲笑日本企業的聲音,有的認為日本企業的“質量神話”就此終結,有的嘲諷日本企業“質量與泡沫同在”,還有的認為今年中國的GDP有望超過日本,中國企業產品質量也就同步超過日本企業產品的質量。所有這些,應該說都是言過其詞或者是言之過早。
從總體而言,中國的產品質量與日本的產品質量究竟是誰的更好一些,實在是一個不說自明的問題。昧著良心說話,睜著眼睛說瞎話,不僅不可取,反而是自欺欺人甚至自己害自己。現在,日本豐田出現了產品質量問題,並不意味著日本整個製造業都出現了產品質量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還不能用“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思維方式。相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豐田出現了產品問題,導致整個日本製造業都在反省:在將技術出口到海外的時候,如何將管理同步出口;在海外設立工廠時,如何在現地對當地技術人員進行日本式的培訓;在日本高齡化與少子化並行帶來勞動力短缺的時代,特別是在外國人勞動者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應該如何保證產品質量,等等。這種舉一反三式的整個製造業的反省,應該有助於日本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反觀中國,食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但整個食品業的反省仍然不是清晰可見。
此外,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與日本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尚不在一個層次上。中國企業的質量問題往往出現在造假方面,是明明白白地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許多時候從根本上就是在用假貨來包裝所謂的質量,何時敗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日本企業的質量問題則較多地出現在技術方面。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的質量問題大多是“原材料層次”上的問題,日本企業的質量問題則大多是“技術層次”上的問題。因此,中國企業在改變自己質量問題的時候,首先的切入點應該是在防假上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