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中國東盟自貿區今年初剛正式誕生,外界就不斷開始傳出各種不和諧音符。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擔心會被排除在外,西方媒體也開始極力渲染自貿區負面影響,令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商家“零關稅憂慮症”不斷加劇,因擔心受到“中國製造”巨大衝擊而要求政府推遲實施零關稅。然而,專家指出,自貿區建成對區內國家絕非威脅,而是巨大機遇。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年初曾在頭版以《零關稅需要喊停》的大字標題刊文,宣稱馬印泰相關行業受零關稅影響,將難與中國產品抗衡。
印尼國內的一些中小企業主也走上街頭示威抗議,抱怨難以招架中國低成本服裝、玩具和電子產品的競爭,聲稱取消關稅將進一步損害印尼企業利益。
醜化中國產品 指如洪水猛獸
文匯報報道,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世界第三大自貿區、發展中國家間最大自貿區。事實上,自去年底以來,部分外媒和西方研究機構已開始煽風點火,大肆炒作自貿區的負面影響,認為東盟的一些行業將在中國廉價商品的衝擊下不堪一擊。一時間,“中國在自貿區減稅進程中受益較多,而東南亞國家受益較少”的論調,著實迷惑了不少當地民眾。
對於“零關稅憂慮症”產生的深層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沈驥如向文匯報分析指出,這反映出東盟部分商家對自貿區的原理和運行機制缺乏了解,存在誤解,同時也說明中國與東盟國家間仍缺乏足夠的政治互信,易受各種外在因素影響。
沈驥如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實際上並非完全自貿區,而只是準自由貿易區。雙方只是對7,000多種在目錄上的商品實施零關稅,各國還各自提出了500種暫不實施零關稅的敏感產品,充分體現了彼此之間的相互照顧。
實際上,在自貿區的安排上,中國給予東盟國家大量優惠待遇,特別是向東盟600多種農產品實施零關稅,充分照顧了東盟國家利益。沈驥如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安排對東盟絕非威脅,而是機遇。中國近年的快速發展,對全球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也為包括東盟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商機。
協定總體利益 向東盟傾斜
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系主任江瑞平表示,相較於中國,東盟國家仍在不少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他說,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逐年增加,而東盟許多國家仍有大量相對低廉且具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力。此外,東盟不少國家都有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這些與中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相結合,也會達致互利共贏結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日前也撰文指出,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中的一些方面,中國向東盟的一些較不發達的國家實行單方面開放政策。人們也不難發現,這個協定的利益從總體上看,是向東盟國家傾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