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日本依舊是世界最大的對外債權國,外匯儲備僅次於中國,依舊是貿易黑字國。但比這個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既沒有用外幣發行國債,外國投資者持有的餘額也不到全體的6%,日本國債的93%都是國內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其中商業銀行,保險或者年金基金等金融機構占比接近70%,一部分還是郵儲和具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機構持有的,除了商業銀行以外基本是一直持有到滿期償還,在理論上不進入市場買賣。學界的有識之士很早就把這種行為定性為市場隔離,它客觀上減輕了國債價格的波動壓力。而且央行也由於要刺激和支撐經濟復甦多次實施寬鬆的金融政策,作為貨幣政策工具從商業銀行等民間金融機構購入長期國債,這部分大約占國債餘額的15%-20%,基本無望進入市場買賣。其結果是,日本成功的維繫了超低利率體系,反過來由於長期保持零利率水準,國債價格變得非常穩定,金融機構也心安理得的持有這種安全資產保持資產負債表的安全性。
其實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最終讓政府患上了慢性的國債依賴症,逐漸失去財政規律。這個結構等於是用民眾的財富去補貼各種金融機構,因為無論是郵儲還是年金基金甚至商業銀行的資金在資產負債表上都對應的是國民的儲蓄。在存款利率無限接近於零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卻可以在國債交易中安全的獲利。另一面為了償還借款利息,日本政府還發行一種叫做“借換國債”的國債來籌資,雖然日本利率極低,但由於基數越來越大複利效果隨時間流逝而與日俱增。在2007年度日本政府僅償還利息就花了8.6萬億日元,2008年度漲到了9.3萬億日元,現在的10年期國債利率為1.2%,要是漲到美國的3.6%的話,有人推算即使日本政府不發新債今後7到8年就能漲到12萬億日元去。而今年鳩山政府的一般性財政預算規模為92萬億日元,已經是過去最大級別的了。
國債餘額如滾雪球一樣的膨脹,過去十年就增加了200萬億日元。從2月10日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2009年末日本政府的債務已經高達871.5萬億日元,國民人均68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1萬。而且還以每秒35萬日元的速度不斷增殖,今後20年裡日本大約要新增2000萬自然生育人口將負擔1000萬億日元的債務,人均分攤5000萬日元。到現在為止,日本的公債可以說是依靠剝削其1400萬億的個人金融資產在苟延殘喘。可是拋開負債來看,日本的金融資產不足1100萬億日元,理論上政府債務的消化能力僅僅只剩下300多萬億日元,顯然這種發債狂是無法持續下去的,這不能不引起市場的警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