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台“內政部”2月初公布最新數據,台灣去年新生兒數目連9年創新低。過去10年,出生人數平均每年減少1萬人,而死亡人數則平均每年增加2千人,以此速度來看,如果沒有淨移民流入的補充,最快五年,台灣就要進入人口負成長的時代。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指出,從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來看,出生率下降似乎是經濟成長不可避免的副產品,然而台灣生育率屢創新低,更是到了驚人的低水平。放眼世界,平均每名女性終其一生所生育的嬰兒數目,沒有任何國家低過台灣。就連高度都市化的香港和新加坡,生育率都比台灣高10-20%。而人口已呈負成長的日本,其生育率更高出台灣40%。
讓我們往前和往後看30年。1979年,台灣有42.4萬人誕生,去年卻只有19.1萬人,若生育率不變,那麼等下一個30年後,台灣會有多少人誕生呢?答案是9.5萬人!把這樣的出生人數乘以平均壽命80歲,到21世紀後半段,台灣的均衡人口是多少呢?答案是760萬人。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的管理》中指出,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改變了勞動力結構,為了維持勞動市場的規模、活力與競爭力,外來移民成為富裕國家無奈的需要。家庭形成比率的成長,過去一直是推動經濟的動力,但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的結果,除美國以外,沒有一個國家有足夠的嬰兒可以替代老化的人口。今後除非仰賴大規模的年輕外來移民,否則家庭形成比率一定會穩定下降。
但外來移民可能衍生嚴重的政治對立,引發“就業機會被剝奪”的疑慮,以及文化差異的衝突。歐洲與日本的經驗顯示,移民議題每每在選舉時成為重要問題。只有美國、加拿大等數十年接受移民的經驗,使國民在文化上適應外來移民,將移民融入社會和經濟體系。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
在台灣,政治人物對短期勝選或連任的關注,遠遠超過對長遠人口結構的關注。因為必須對一次選舉的成敗負責,使他們更重視眼前的投票人口。因此,我們難以想像在目前台灣的政治環境下,只爭朝夕不爭千秋的朝野兩黨會有興趣大幅修訂人口和移民政策。
台灣目前40-44歲的人口數約187萬人,20-24歲降為159萬人,0-4歲又再降為100萬人。同樣五年的年齡層,人數卻在兩代間減少近半。20年後,當187萬目前壯年人力逐漸步入退休期,只有100萬的生力軍補充至勞動市場,意謂可觀的勞動力短缺。人口年齡結構由菱形轉變為倒金字塔形,成為顯著的高齡化社會。納稅人口減少,福利支出卻增加,政府長遠的財政赤字將惡化到無以維繫的地步。
日本的經驗可以為鏡,由於社會總合需求降低,通貨緊縮的壓力將遠大於通膨的壓力。新家庭形成數目不斷減少,房屋供應卻不斷增加,供過於求的房地產,將使房屋的投資與保值功能消失。日本許多度假勝地的房價跌到只有高峰期的一成,卻仍乏人問津。房價缺乏人口支撐,從雲端滑落將不可避免,差別僅是暴跌或緩跌而已。
在人口萎縮壓力下,歐洲許多國家已將“人口遞減經濟學”列為主要的研究課題。日本更是在內閣中成立“少子化對策擔當大臣”的部長職位,將改善人口減少列為重要政府政策。
台灣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已是世界最低,但政治人物仍陷於泥巴戰中,對迫在眉睫的人口和移民政策修訂完全視若無睹。由於缺乏有效鼓勵生育和移民的措施,台灣的人口數很快就要邁向負成長。在那之後,政府財政收支、經濟發展競爭力,甚至房地產市場和股市,恐怕都難以令人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