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表示,銀監會將對重點風險實施重點監管,堅決守住風險底線。今年全年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均應保持在11%以上,中小銀行應保持在10%以上。
新華社報道,劉明康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指出,下一階段,將強化重點風險管控,堅決守住風險底線。一是對重點風險實施重點監管。督促銀行業科學分解和層層落實對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信貸風險、政府投融資平台信用風險、房地產行業信貸風險、案件風險、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的風險、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六大風險的防範化解責任,並狠抓基層落實到位。
二是明確要求銀行業堅決守住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杠桿率、大額風險集中度比例控制的四條底線,並實施動態調整,以增強風險抵禦和控制能力。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密切關注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市場變化對授信企業和項目還款能力的影響,加強敏感性分析,並在增補保全措施談判效果不理想時,立即對資產風險分類、損失準備計提做出及時調整,必要時還必須針對高風險行業計提特種準備。
三是嚴格控制大額授信集中度風險,嚴守單戶授信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餘額的10%和集團授信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餘額的15%兩條底線。
在被問及“中國是否會發生輸入型通貨膨脹”時,劉明康表示,這主要取決於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全球經濟復甦和通貨膨脹情況。目前,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和不良資產清理遠未結束,全球經濟的復甦必將是一個緩慢、複雜和曲折的過程。在這種大背景下,儘管全球流動性相當充裕,但產生全球通脹的可能性並不很大。
二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快速增長會加大大宗商品的需求,但從絕對量看,發達經濟體仍是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耗國。在發達經濟體緩慢復甦的情況下,全球大宗商品並無持續上漲的壓力。美元長期走貶預期和各種投機操作,可能在一定時間內提高某些大宗商品價格,但很難設想這種上漲會成為一種長期趨勢。此外,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技術的出現,也會降低對礦物燃料等大宗商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
三是發達經濟體刺激政策的退出時機。在復甦前景還不明朗的情況下,預計發達經濟體刺激政策近期還不會實質性退出。但隨著經濟基本面的逐漸好轉以及公共債務壓力的加大,刺激政策遲早要退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流動性因素將明顯減弱。因此,劉明康認為近期中國發生輸入型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