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政府工作報告中言簡意賅的一句話,在代表委員中引發持久熱議。為何提出這樣的要求?怎樣真正“創造條件”?創造什麼樣的條件?如何形成“批評”和“監督”的長效機制?圍繞一系列相關問題,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高調提出“創造條件”——彰顯政府直面批評監督的魄力
新華社報道,批評政府、監督政府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一些地方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少數領導幹部存在特權思想,逐步淡忘了憲法的要求——今年深圳市兩會期間,市民吳君亮把對財政預算支出過高的意見發到每位市人大代表電子郵箱,結果被網監傳喚15小時;河南靈寶青年舉報政府非法用地,被以涉嫌“誹謗政府”名義遭跨省追捕;安徽阜陽“白宮事件”舉報人遭報復致死……
“政府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問題,不敢接受群眾的監督和批評。”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委書記邵占維說,近些年來,我國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力度逐步加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務員隊伍素質不斷提高,但距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盼還有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萬志坦言:“現在群眾監督政府的渠道看似很多,除了法律規定的來信來訪、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方式,還有新聞發言人、市長信箱、監督電話、電子郵箱、博客微博等形式,但一些群眾似乎還是覺得批評政府的渠道不暢,這是為什麼呢?”
“關鍵是一些監督渠道變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陳萬志代表說,中國社科院對43家地方政府網站測評結果顯示,查詢者在網站上獲取信息猶如身陷“信息迷宮”;李德濤等人曾以公眾名義向一些部門提出申請,要求公開或查閱有關信息,相關部門要麼不予答覆,要麼以“無申請途徑”或“不屬於公開範疇”等理由拒絕……
許多代表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勇於直面批評監督,並提出“創造條件”十分難得,充分體現了政府“執政為民”的堅強決心。正如邵占維代表所說:“實質上,這句話強調了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不斷加強自我約束,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步伐。”
不僅是代表委員,許多群眾也通過網絡表達心聲。新華網一些網友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主動提出創造條件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說明政府高度重視民生福祉,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彰顯了一個“負責任”政府的胸襟。
從“微博雲南”到廣州“曬財政”——“創造條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2009年11月21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開通“微博雲南”,第一時間向外界披露了當天螺螄灣拆遷事件的有關信息。政府機構開通“微博”與公眾互動,改變了“政府單方發布、公眾被動接受”的信息公開方式。
無獨有偶。2009年10月16日,在接到一位志願者提出的申請之後第八天,廣州市財政局將預算情況公開放到了“廣州財政網”上。
“公開財政、開通舉報網站、微博實時互動,都是在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沈志剛說,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分別回答了要不要公開信息、如何保障舉報權利、如何聽取群眾反饋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