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雜波瀾不驚
瓷雜品種以瓷器為主,2009年秋季拍賣會,瓷器成交量同比縮減了10%。
2009年秋拍,瓷雜類拍品有34件藏品入圍百強拍品榜,其中清乾隆的拍品一如既往受藏家關注。香港市場在該領域的表現一貫可圈可點,今年也不例外,特別是在兩位頂級收藏家間上演了一場歷經10分鐘,36次舉牌爭奪《乾隆寶座》的精彩好戲,實在是為今年香港略有降溫的拍賣市場添了一把火。
瓷雜市場的變化顯示出相對成熟的特征。而這一市場的熱點轉換也隨著社會審美取向的變化而逐漸發生變化。普遍看好的《明成化》、《青花纏枝》、《黃蜀葵宮碗》並沒有超過預期的表現,彩瓷類拍品也較往年出現了較多的流拍現象。
但是單色釉瓷器表現較為出色,掀起了小小的高潮。以單色釉為審美風尚的時代通常是士人美學和文人情操占據社會文化主流的時代,那麼,單色釉在2009年的一抹亮色,是否表現了這個時代人文特征的微妙變化,是否湧現出了新的商機,只能等市場自己來說話。但是,對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瓷器歷史和藝術價值研究和挖掘,並將這些研究與當下時代風尚進行有機結合,我們才能把握瓷器拍賣市場的動向和變化。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我偶然在《美術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文章的作者是常年致力於藝術品經濟和流通研究的機構——“藝術投資夥伴”的負責人。他指出:“我們在作出對藝術市場的種種判斷時,必須將藝術市場放到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環境下去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