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多麼詭譎的歷史現象——曾幾何時,佛教徒曾宣稱的天地間最偉大的、能“普度眾生”的、可放置四海的宗教,在傳播過程中又頗為張揚,有時比之儒學、道教,甚至有些喧賓奪主,為什麼幾個回合下來便服了軟,完全融匯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海洋之中呢?我想,原因大致有二:
首先,中華文化是一種包容性極強的意識形態,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子精髓,巴蜀、嶺南、東夷、西域等地域靈氣,統統蘊含其中。這種魅力獨具的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擷英掇華,與時俱進,具備了吞天吐日的氣度和高屋建瓴的自信,不但從不排斥外來文化,反而能像海綿一樣吸納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
其次,中華文化具有極高的鑒別能力,佛教所宣揚的大慈大悲“菩薩行”和內外調和的處世思想,同中國社會的人文價值取向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兩相貫通足以豐富我們的文化盛宴,所以,儘管受到了“三武之災”的衝擊,但還是被吸收過來,為我所用。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正當佛教經由中華文化的洗禮,以嶄新的面貌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廣為傳播的時候,在其發源地的印度,卻是每況愈下,以至於泯滅。這一巨大的歷史反差,大出世人之所料,千載之下,這就不能不讓人為之深思了。
(文章來源: 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