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銷瓷內容豐富,有些外銷瓷是“中西合璧”,中國外銷瓷運到歐洲後再由當地工匠加上各種裝飾。一些外銷瓷被鑲嵌上了貴金屬,一些則在原有圖案上加彩繪畫。
胡雁溪說,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歐洲人為了使中國瓷器更適合當時歐洲人的欣賞口味,所做的一些改良。中國人比較喜歡淡雅色調,而歐洲人喜歡濃烈色彩。中國人繪畫講究意境,喜用抽象筆墨,歐洲人繪畫則追求寫實。不同的審美取向,使得歐洲人將運來的部分中國外銷瓷進行了“加工”,繪制上他們感興趣的圖案。
比如,中國青花瓷運到歐洲後,有一段時間非常受到歡迎。但隨著時尚的變化,歐洲人開始追求強烈的色彩。於是,有些青花瓷上就被當地人增畫了許多內容,比如在空白處加畫了彩色的菊花,加紅、描金,營造金碧輝煌的效果等。
這種“中西合璧”的瓷器過去被認為是畫蛇添足,但現在,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已經被當作是“兩種文化的碰撞和結合”,被當成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而給予肯定。“在一件瓷器上既能看到歐洲人的文化審美,又能看到中國人的審美。”胡雁溪說,這沒什麼不好,對它們的收藏價值,人們的看法也和過去不一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