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自秦漢以來形成的“大一統”思想,對中國民族文化的一體化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種無形而強大的向心力。“大一統”思想根植於中國人的心靈深處,他們堅信,國家統一則各民族共享太平、安居樂業;山河破則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在“大一統”信念驅使下,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的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皆以一統“天下”為己任,在統一中謀求長治久安。古代中國曾四次出現大一統局面,即漢、唐、元、清時期,前兩次由漢族統治者完成,後兩次由少數民族完成。在大一統時期,疆域空前廣大,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空前繁榮,一體化不斷加強,彼此之間的共同性不斷增多。尤其清代,強調華夷不分、中外一體,採用多種措施,推進邊疆與內地的一體化進程。
8、各民族、各地區選擇普通話和漢字作為共同交際的語言和文字。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北京話,是在融合許多少數民族語言的基礎上形成的。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北方持續動蕩,民族之間衝突不斷,同時也促成中原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吸收,逐漸形成元代白話、明清官話,最後演變為北平話。
中原古漢語在北方完全消失,真正的古漢語保留在南方各大方言中,尤其是客家方言、閩南方言和廣州方言。現在的北京話具有許多少數民族語言成分。現在的普通話不僅是各地漢民族的交際語言,而且是全國各民族共同的交際語言,也是同一民族不同支系的交際語言。
9、中文是大多數民族通用的文字,不僅現代如此,古代也一樣。雖然漢族有八大方言,但文字卻是相同的。少數民族也一樣,雖然語言可能不同,但大多數民族都使用中文,即使在邊疆地區也一樣。新疆自漢代開始就使用中文和民族文字兩種文字的錢幣,這說明四個問題:一是新疆自漢代以來便由中原王朝管轄;二是古代西域有許多漢人,如果漢人不多,就沒有必要鑄造兩種文字的錢幣;三是早在漢代,新疆就使用雙語,漢語是各民族共同交流的語言;四是從漢代以來,中文就是西域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文化的多樣性是指各民族、各地區文化的個體性、獨特性,它使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互相區別開來,但並不是彼此分立、相互脫離。文化的同一性是各民族、各地區文化普遍具有的屬性,即中華民族文化的共性。這一共性是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難分難解的關係,並在各民族、各地區文化之上形成一般的東西,即共同的、普遍的屬性。文化的多樣性與同一性是個性與共性的辯證統一,反映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和統一性的辯證聯繫。文化的同一性不能脫離多樣性而存在,同一性寓於多樣性之中,沒有多樣性就沒有同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