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最近我們總是聽到美國指責中國的貿易順差,美國為何緊盯人民幣不放?人民幣升值真的能夠幫助美國擴大出口、挽救經濟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閆小娜在中國青年報指出,在美國經濟復甦曙光在望之際,美國中期大選正在造勢之時,久被遺忘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似乎又成了美國對內對外的政治砝碼。美國國會中欲將人民幣列為“匯率操縱國”的言論甚囂塵上,指責中國過多的貿易順差引起全球經濟的失衡和美國金融危機的觀點在美國已經成為時尚。但是,不停地利用輿論炒作這個觀點恰恰證明它是經不起冷靜推敲的。
貿易順差並非由人民幣低估引起
首先,中國的貿易順差是由當前國際分工格局形成的。我國的勞動力無限供給決定了我國在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正因為此,我國也承接了國際製造業向中國的大量轉移。外商直接投資的出口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的50%以上,外商直接投資的貿易順差淨值占我國對美貿易順差總額的80%以上。中國吸收了亞洲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加工的半成品,在中國進行再加工後,出口到美國、歐洲等市場,這個循環非常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在全球國際分工中的“世界加工廠”的地位。而這種“世界加工廠”地位的結果就是中國得到了就業和對外貿易順差,美國獲得了利潤和貿易逆差,美國應當是這種國際分工格局的真正受益者。
其次,作為經濟中心的美國在高科技產品生產上有比較優勢,但對這些產品的出口有嚴格限制。而外圍國家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處於低端,在加工製造業方面有比較優勢,在將這些產品出口到美國後卻換不回美國的高科技產品,也是造成美國經常賬戶赤字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排名落後於中國。2008年,中國對美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達1005億美元,但是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最大進口來源地卻是亞洲,而不是美歐,美國僅排名第七位。美國對中國在高性能計算機、信息安全系統等方面嚴格的出口管制政策,成為美國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
人民幣升值無助於減少貿易順差
經常有國外學者指責中國長期實行低匯率政策鼓勵出口、限制進口。事實上,中國從1994年開始實行匯率並軌改革以來,匯率總體上一直處於上升趨勢,與此同時伴隨著的是貿易順差不斷增加之勢。尤其是 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我國人民幣匯率已經升值21%,但是貿易順差並沒有伴隨匯率升值而下降。這已充分說明匯率的變動絲毫無助於貿易順差的解決。並且中國出口的產品大部分是初級產品或勞動附加值較低的產品,這些產品的國外需求彈性一般都很小,有研究經過計算認為,中國出口產品的國外需求彈性系數,僅為 0.2,匯率波動對出口需求基本沒有影響。與此相類似的是1985年至2002年,日元從225日元兌1美元升值到100日元左右兌1美元,但仍然無法改變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的事實。這也充分說明匯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順差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