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證實了這一點。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1.1%,對華逆差年均增長21.6%,是歷史上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時期。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而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反而下降了16.1%。
在包括姚洋、丁志傑在內的很多中外經濟學家眼中,美國一些批評人士將國內經濟失衡問題與人民幣匯率掛鈎,無非是在尋找一個政治上的替罪羊。“某種意義上,人民幣匯率更是一個中國國內問題。”姚洋說。
由於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不足,過量的儲蓄利用率過低,導致高投資和高出口,積累了多達2.4萬億的外匯儲備。中國實行外匯管制,民間和商業銀行不得留存外匯,必須兌換成人民幣,這就加大了央行投放人民幣的壓力。儘管央行擁有對衝手段,但事實證明無法完全對衝,大量因此進入流通的貨幣勢必進一步加大通脹壓力。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教授認為,目前中國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模式已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儘管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從人均GDP、人均資本占有等指標看,仍然是一個資本短缺的窮國。但中國的大量資本卻通過外匯儲備的方式“出口”到美國,購買美國回報率低下的國債。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持有美國國債數量最大的國家。
“這是過去20多年裡外向型經濟增長戰略導致的結果,也是一定時期裡宏觀經濟政策失誤的結果。”張禮卿認同姚洋的看法,認為中國經濟必須進行調整,通過調整使中國的高儲蓄能更好地被利用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