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在韓國白翎島海域,工作人員忙碌著打撈和牽引工作。就沉艦這一情報,青瓦台和軍方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斷。 |
三、對一個情報產生不同判斷
韓國國會國防委員長金鶴松在接到有關天安艦沉沒前後朝鮮潛艇行蹤的軍方報告後,表示“朝鮮潛艇移動。”但是青瓦台卻表示“因氣象條件難以識別”。也就是說,就同一個情報,雙方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斷。圍繞著事故起因,青瓦台和軍當局的相互背離,最終還上演了本月2日國防部長官金泰榮在國會答辯時,青瓦台為保持口徑默契忙遞“VIP紙條”的內容被曝光的鬧劇。
四、過度保密反而導致揭秘
“天安艦”沉沒事件發生後,政府當局採取的過度保密措施,反而導致外界的不信任和探究,結果最該嚴守的情報都面臨了曝光的威脅。一開始韓國軍方擔憂監視設備的能力被暴露,對記錄天安艦沉沒場面的溫度探測器(TOD)拍攝畫面採取了非公開的態度,但是面對外界的各種質疑,不得不分三次向外公開相關畫面。在第二次公開時,軍方聲稱“這就是全部”,但是本月7日又補充說“剛了解哨所拍的場面已自動存於系統”。按軍方所說,軍方不會運用這些昂貴的設備。而且,被軍方稱為秘密的TOD影像早在1998年麗水反潛艇滲水時已經得到公開。軍方一旦公開TOD影像,又有人要求公開通信日志。前國防長官、大國家黨議員金章洙8日嚴正表示反對說:“如果公開通信日志,就等於是大張旗鼓地曝露韓國軍方的密碼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