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17美國高官來華受訓 第一課科學發展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6 09:35:25  


 
  環球時報報道,“台灣問題是否已經不是中美之間最困難的問題”、“解放軍認為誰是中國最大的威脅?”……在清華大學一棟安靜的大樓裡,17名來自美國國防部、航空航天局(NASA)、商務部等部門的“局長”們作為美國首次派遣來華接受培訓的學生,向中方主講人提出一個個直率問題。

  這些美國高官甚至希望中國主講人能更多講解共產黨“一黨執政”這種“獨特的政黨模式”。來自NASA航天飛機項目辦公室主管唐納德•諾亞對《環球時報》說:“我們來參加這次培訓就是為了更多理解中國。”

  此前幾年,中美之間的高級官員培訓僅僅是中國派出高級官員前往美國,這次美國官員前來中國成為改變這種不對等狀態的一個轉折。參與這次培訓安排的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可金說,“與通過選舉產生輪流坐莊的美國政治官員不同,這些局長級的行政官員被認為是美國政府的基礎,他們往往為最高層決策提供各種備選方案。以後如果能長期堅持下去,可能會對中美關係產生實質性影響。”

  “坦誠對話才不會做出愚蠢決定”

  22日上午,《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了一次美高官培訓班講座,主題是“中國軍事”,主講人是中國國防大學少將楊毅。對於幾年來雙方一直爭論的“中國軍事問題”,這些來華前就曾做足了功課的美國局長們對中美曾經多次在不同場合說的外交語言顯然並不滿足,他們想聽聽這位中國將軍的“真心話”。在講座後半段的討論中,一名美國官員直接問道:“解放軍認為誰是中國最大的安全威脅?”楊毅也直率地回答:“是美國。這是一個玩笑,也不是一個玩笑。美國是唯一有能力全面威脅中國國家安全利益的國家。日本沒有這樣的能力;俄羅斯有能力,但沒有動機。我們希望與美國發展並保持穩定、健康的關係,但是面對可能的威脅和壓力,必須做好準備。今天,從國家行為體來講,對中國潛在的核威脅也主要來自美國。不過很幸運,因為台灣問題的緩和,中美的對抗危險也在變小。”

  對於這次培訓,第一次來中國大陸的美國海軍信息行動司令部行動和計劃處主任詹姆斯•紐曼表示驚訝,“我以前對中國的印象是有人做出決定,其他人就必須順從。沒有意料到在中國也有很多的討論,並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對於中國將軍的話,紐曼表示,“這種說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單從軍事能力角度來說,中國也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但在更大的背景中,中美有更多經濟、社會性的聯繫,需要一起合作。我們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意願使用軍事手段。”在講座中,一位美方學員提起,當年的朝鮮戰爭是“美國錯誤決策和計算的後果,結果死了很多美國人、中國人和朝鮮人”,他詢問中國智庫怎麼幫助政府避免錯誤決策。楊毅認為,中美政府之間應該有更坦誠地對話,特別是在中級官員和學者間,這樣會幫助政府不做出錯誤愚蠢的決定。

  為培訓班設“台灣問題”講座的前社科院台研所所長許世銓說,台灣問題是很複雜微妙的,很多問題是細節決定走向。從這次講座中美國官員的提問不難看出,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價值觀不同,美國人在戰略上也有自己的考慮。在課程後的討論中,這些美國官員對中國的看法都表示理解。許世銓說,“如果美國人把中國視為對手的話,那台灣問題可能永遠都是一個問題。”

  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告訴記者,這次培訓是由美國國家行政學院組團的,這些高級美國官員到中國來,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中國,因為中美關係對美國來說越來越重要,美中交往也越來越多。他說,去年中美聯合聲明中涉及的合作領域非常多,包括航空航天、高鐵等,“我注意到,這次來的十多個美國高官中有3個是從NASA來的”。他說,一位美國駐華使館官員曾對他說,由於美國縮減財政赤字,與宇航事業相關的經費大量減少,因此NASA非常願意和中國的航天部門合作,他們知道中國的資金很充沛。
 
  美國高官來中國“直接採購”

  一提起中美高級政府官員培訓項目,人們都會想起近些年來數百中國官員前往美國培訓。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賽奇教授稱,這些中國官員在美國的培訓重點是學習公共管理的最新理論和工作方法。從2002年起,光哈佛大學就培訓了300多名中國政府官員。也有不少美國人來到中國擔任培訓教授。但人們從未聽說有美國官員前來中國培訓。籌劃此次美國官員培訓班項目的清華大學教授孫哲對《環球時報》說,“組織這個培訓項目的初衷,是希望能改變中美對對方官員培訓的不對等狀態,不能只有美國培訓中國官員。當然,這也不是誰當學生、誰當老師的問題,因為這種溝通方式的改進雖然可以加深中美之間相互了解,但中國自身的民主和富強才是最後贏得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尊重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一位曾在清華大學就讀多年的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說,清華大學在很早以前就被冠以“中國赴美留學生培養基地”的稱號,十多年前,清華大學“學生倒流”的情況逐漸增多。現在美國高官到清華大學來培訓,無論是出於怎樣的原因,“美國高官來當學生了”,這對清華大學這個從建校之初就與美國有著不解之緣的名校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瑞典隆德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斯蒂夫•烏勒鬆曾在清華大學就讀,他對《環球時報》說,西方對中國進行學術性研究的歷史已經很長了,但很少受到政府的重視,他們覺得只要從學者手裡獲得“二手貨”就足夠了。但今天的情況已經改變,“二手貨”明顯不能滿足要求,美國的高官是真的要從中國“直接採購”了。而這一現象的出現,簡單說是中國的力量強了,國際地位高了;再往深一點說是獨特的“中國模式”吸引了他們,那些美國高官要搞明白為什麼這個模式既有效率,還能保持穩定,秘訣究竟是什麼。

  這17名美國從事對華或國際事務的高官,大多是首次踏足中國,他們對崛起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等都充滿興趣。來自NASA的唐納德諾亞說:“我很高興成為第一批來中國培訓的美國高官。這一系列培訓課程是一套政府項目。我聽說後就自願報了名,然後錄取了。我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因為我想了解中國,這一系列課程也讓我十分受益。”

  如何讓美國政府精英及時有效地了解中國,避免不必要的偏激和誤判,是當前中國對美政策中的大難題。清華大學趙可金教授舉例說,一直以來美國媒體和多數美國人一提起共產黨就認為“獨裁”,在這次有關“中國政黨政治”講座後的討論中,這些美國官員開始把它稱之為一種“獨特的政黨模式”。趙可金說,實際上中國這種“非競爭性的民主政治”和西方不一樣,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這些美國官員在討論中也對此表示理解。美國海軍官員紐曼說,“雖然這次培訓不會讓我成為中國問題專家,但讓我向加深理解中國這一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在這裡得到的非常有價值,讓我對中國的理解更加有血有肉。”

  冷靜看待西方“洋進修”

  美國政府高官首次來中國培訓的消息一經披露,立刻吸引了不少中國網民的關注。在22日的環球網上,針對這則新聞留言上,有網友說,“隨著中國持續的發展,國外越來越重視中國,越來越多的各國官員會來中國,了解中國。這是好事,可以有效傳達中國的理念,避免不必要的對抗。”但也有網友認為,“中國正被美國‘C’型包圍,這是來摸中國的底”。“中國人不要太坦白了,要不然被算計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烏勒鬆博士說,歐美國家以往制訂對華政策時,主要的依據一是國家利益,二是輿論及媒體導向,看起來似乎無可厚非,但實際並不合理,因為這明顯是一種對中國居高臨下的態度。比如輿論及媒體真的了解中國嗎?媒體所謂的“民心”到底是真是假都是問題。他說,過去歐美國家很多高官只滿足於與中國官員的官方接觸,認為這已經能幫助他們了解中國了,但事實上,包括中國人傳統的內斂性格,雙方官員接觸時間過於短暫等多種原因,使西方國家哪怕是外交部門裡負責中國事務的人都不一定了解中國。而“補課”的捷徑就是到中國的學校中去,特別是培養出中國眾多精英,包括政治精英的清華、北大等名校。

  近年來,外國官員、高級管理人員來中國專門學習“中國國情”的“洋進修”越來越多。如北大、清華的“公共管理高端進修班”,學員都是來自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官員等,更多的大學開設面向西方公司高管的“公司班”。

  陶文釗告訴記者,未來美國高官來中國學習很可能成為一種趨勢,因為美國人非常需要了解中國。在這個高級培訓班上,陶文釗開設的是中美關係講座。他告訴記者,這些美國高官們對台灣問題都非常關注。“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之間有一些分歧,有些美國官員的提問也非常尖銳,但看得出來,他們還是抱著一種願意了解的態度來交流的。”陶文釗說,通過交流,這些美國高官至少知道了我們中國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而這非常重要。

  陶文釗說,這種交流是非常有益的,往大了說,可以改善中美關係,小而言之也可以促進具體部門的工作。他說,中美兩國關係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就出現了不均衡,美國人總是說“中國人需要美國比美國人需要中國更多”,可現在美國人已經不說這話了。雖然中美關係不能說已經完全均衡了,但確實已經有了越來越均衡的趨勢。“我給美國人講課的時候,就說到中美兩國是誰也離不開誰的,”陶文釗說,這其實就是一種良性互動。

  參與培訓授課的社科院台研所所長許世銓認為,這次來學習的官員主要是美國“廳局級”的官員,應該說是美國的中級官員,他們恰恰是在中美關係中辦具體事情的。在處理具體問題時,這些中級官員對中國的情況有身臨其境的觀察和了解,對中美關係的發展非常有利。“這次培訓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我聽他們的美國班長說,明年他們還準備再來中國。”

  一位旅居北美的中國問題專家則提醒說,對於這種“洋進修”,中國人既要認識到這與中國發展間的必然聯繫,也應冷靜地對待,認識到雙方交流學習是平等交往的基礎和常態,不應抱有“萬邦來朝”之類的虛妄念頭。他說,中國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外國官員在中國課堂裡認真聽講“和諧社會”,對中國越來越了解,而中國人對外國的了解不能同步跟上的時候,雙邊交往同樣也會受到阻礙,中國的安全也會出現隱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