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每日經濟新聞今天的社評說,股指期貨誕生短短10天,有人譽之為出人意料的成熟市場,將嬰兒比作成年英雄。股指期貨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在操作理念、手法上十分相似,在很大程度上,期指市場是在克隆商品市場。
股指期貨市場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
第一,股指期貨市場是投機的。
股指期貨市場以遊資為主,顯示出與商品期貨同樣的特色,各散戶圍繞幾個期貨大戶而行,市場成交活躍,盡顯T+0交易風采。
期指每日交易量穩定在10萬手以上,截至4月24日,股指期貨開戶數從4月8日的4300戶增加到1.46萬戶,近期日成交金額都在千億元以上,大大超過了滬深300的成交金額,流動性遠超預期。中國僅用幾天時間就超越了一些成熟市場花了數年才達到的指標,無論是參與人數還是成交金額,都有繼續大幅增長的可能,成交量大而持倉量少,甚至達到20:1,說明市場短炒占絕對主力。
4月27日,主力IF1005合約達到驚人的14.2萬手,合約金額達1363.4億元;4個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累計成交153419手,成交總額達到1476.2億元。一個期指主力合約的成交額就已經超過當天A股滬市1272.3億元的總成交額。
擅長套利者,穩賺傭金的期貨公司、券商以及中金所,成為市場中最大的贏家。就像權證的發行方一樣,穩賺不賠,還越賺越多。
第二,期現之間聯動密切,期貨市場使現貨下挫更加順利。
股指期貨推出之前,有研究者言之鑿鑿地表示,股指期貨可以平滑市場。但現實是,市場的短期波動更加劇烈。在截至4月29日的10天中,只有兩天上漲,其餘全都下跌。從4月16日到4月23日,股指期貨合約標的指數——滬深300指數下跌了6.03%,而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較掛牌基準價下跌了4.7%。4月19日,滬深300指數第一大權重股招商銀行跌幅最大曾接近9%,帶動滬深300指數大幅下挫。顯而易見的是,在期指上市的6天內,滬指的盤中波動有5天超過了1.5%,有3天超過3%。
雖然很難因此得出結論,現貨市場下跌是期貨市場造成的,但股指期貨的推出卻使短期操作者可以無視現貨市場的下挫,而致力於在期貨市場尋求差價,拋棄成本高昂的股票市場操作T+0操作法。
從理論上來說,撬動現貨可以影響期貨,但實際撬動現貨所需資金極大。從時間點上看,期指第一大權重股招商銀行波動可以在期指之先,也可以在期指之後,並沒有指標意義。
需要格外關注的是,現在的股指期貨市場絕不是未來的期貨市場,目前的市場風險也不能代表未來的市場風險。如果說目前的股指期貨市場還是商品期貨市場的延續,今後的市場將成為大機構與大資金主導的市場。目前的股指期貨市場是遊資市,是短期市,目前的股指期貨市場是遊資與原期貨交易者的天下,由於特殊法人戶的規則還沒有正式出台,機構參與者寥寥,個人客戶參與率高達95%,而發達市場自然人客戶一般占40%比例,機構占比為50%至60%。
一旦券商自營、社保等大機構介入,中國股指期貨市場將發生根本性變革,而大機構與大資金已經虎視眈眈。4月23日,證監會發佈《證券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和《證券投資基金從事股指期貨交易指引》。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現階段券商自營業務參與股指期貨僅限於套期保值目的,其中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股指期貨合約價值合計額不得超過證券公司淨資本的100%。證監會將協調相關監管部門,推動保險、社保基金等其他機構投資者從事股指期貨交易,QFII參與股指期貨的相關辦法也在制定之中。
機構參與市場,有關方面希望能夠借此減少投機因素,增加套保數量。這是異想天開。機構並不必然成為套保的主力軍,如果套利盈利更多,機構就沒有必要充當套保的冤大頭。套保幾大要素,低成本融資、高杠杆、市場明顯的定價誤差都不具備。金融杠杆最高只有五倍,定價出現誤差立馬被套利者拉平,還做什麼套保?
社評指出,從目前基金的尷尬定位就可以看出大機構博弈蓄勢待發。一度氣吞山河的基金發行成本越來越高,淪為銀行的打工仔;在大資金與大上市公司的逼迫下,業已成為大散戶,在現貨市場的作用都越來越小,更別說在期貨市場發揮作用。今後社保、QFII等主力資金進入,一場惡戰就將開打,基金只能成為拉偏架的小幫閑,賺點小錢而已。倒是券商等中介機構,又能融資融券,又能發行權證,又能搞自營,在三個方向上都能遊刃有餘。
在一個公平仍然存疑的市場,將誕生不到半個月的金融衍生品誇為人間無雙,天下難尋,甚至說成熟理性遠超想象,是謂捧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