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毛烏素沙地的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利用沙生灌木生物資源發電,取得治沙、減排、富民、產業化發展等多贏效果。據了解,目前該電廠已治沙造林約33萬畝,拉動平茬撫育各類灌木約80萬畝,收購沙生灌 木 約24萬 噸 , 直接使農牧民增收7000多萬元,惠及5000多戶。
二是液體生物燃料。石元春表示,替代車用化石燃料是中國的當務之急。以玉米等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在我國肯定行不通,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國內10年內不可能較大規模生產。發展以甜高粱、薯類、菊芋等為原料的1.5代非糧乙醇可以迅速提高這些“非主流”作物的單產和擴大利用鹽碱地、沙地、海塗等低質土地,增加農民收入。
清華大學開發的甜高粱秆先進固體發酵(ASSF)生產乙醇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去年年底,清華大學李十中教授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建設的甜高粱秆發酵罐從5立方米放大到127立方米,進行了重複試驗,取得成功。
石元春說:“我們應該關注土生土長的好東西,甜高粱秆生產燃料乙醇技術對中國更有現實意義。我國有3億多萬畝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甜高粱等非糧能源作物。甜高粱與甘蔗不一樣,它對水肥和溫度的要求低得多,從大慶到海南都能種植。技術上也是國際一流的,工業化生產沒有問題。澳大利亞也在大力發展甜高粱乙醇,稱甜高粱為超級能源作物。”
三是沼氣。石元春認為,目前我國在發展農村戶用沼氣的同時,應該大力發展工業沼氣。“沼氣和天然氣的有效成分同為甲烷,是替代天然氣的最佳選擇。德國、瑞典、丹麥等國已經工業化和規模化生產沼氣 , 叫‘生物氣 ’(BIO GAS),經純化壓縮後已廣泛進入天然氣管道或灌裝運輸,或作為車用燃料。中國天然氣缺口越來越大,除進口外,建議盡快上生物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