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普通公眾,司局級官員的“追星”熱情同樣不減。最火爆的當屬“學術超女”於丹作第一講的“傳統文化與治國之道”(北京師範大學),初次報名已達155人。排在其後的依次是國防大學的“國家安全與軍隊建設”,北京大學的“管理心理與創新思維”、“領導力與管理智慧”和“民族與宗教”。
在可順利開課的42個專題班中,8個與領導藝術或領導能力有關。而遭淘汰的13個專題班,有2門法律課,2門環保課,3門社會學課。有3門法律課都是“涉險過關”,初次報名人數均不超過30人。
而講座中,初次報名人數在前三位的講座均來自北大,分別是:“周易智慧”、“道家思想與老莊智慧”、“佛教禪宗與人生”。北京大學選擇以“審美與人生境界”講座作為開學第一課,吸引80多人前去“陶冶情操”。
講座的“未開班率”高達76%,“幸存”的42個講座中,國學、宗教哲學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多達19個。中央黨校準備了36個講座,結果僅有“《紅樓夢》與中國文化”達標;清華大學29個講座僅餘8個,其中7個分別是:國學概論、道家智慧、儒家文化、古代修身智慧、傳統音樂、《大學》《中庸》和國史概要。
“周易智慧”將由80歲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所的餘敦康講授,初次報名就達231人,現在已增至293人。“《周易》最早就是做占蔔用的,只不過正統的《周易》是用來做最高決策的。”餘敦康曾對媒體說,“‘《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用它來看風水是沒有用的。”
“各部委平時組織的都是一些專業類的培訓,人文類的比較少。”閆鐵軍對國學熱並不感到意外。
黨政軍“最高學府”中,中央黨校最熱門的專題班是“中共黨史重大事件與人物”,分六講,分別是對延安整風、大躍進、“文革”的解析,以及對陳獨秀歷史功過、胡耀邦與撥亂反正、離休後的鄧小平的評判;以行政管理學見長的國家行政學院,兩門最熱課程均與領導理論相關;而報名人數超過百人的“國家安全與軍隊建設”,則是國防大學開設的惟一課程。
學生考老師:官員也不想聽套話
當一位昆山籍經濟學教授以家鄉為例,講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創新路徑:“先做不說”,“做了再說”,領導題詞批示,“先上車後買票”。學員中迸出幾天來難得的笑聲。
上述培訓並沒有考試,相反,老師們則要接受學員的評議,得分較低的課程,可能會被調整。
每位學員“入學”後,均會收到一叠教學評估表,設定“教學內容”、“服務質量”、“對個人幫助程度”等10個指標,分“很滿意”、“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五個等級。
張寧給每個授課老師寫上自己的評語。按照她的標準,最佳的表現是“最解渴最實用最積極最務實的講述”;最差的則是,“授課式的講述”和“灌輸式的講述”。她給了兩位老師10個“很滿意”,也就是100分,而最差的老師因5個“較滿意”和4個“一般”,僅得52分。
類似“注重理論的講述”、“研究型的講述”並非褒揚,得分與“中規中矩的講述”差不多,都在80分段內。“我想聽點實用的,虛的不聽。專家你必須有自己的想法,偏一點都沒關係。”張寧說。她只和自己喜歡的老師交換名片,比如得到她100分肯定的經濟學教授黃泰岩。
“克魯格曼真是個烏鴉嘴。”黃泰岩在課堂上介紹了“中國經濟崩潰論”、“唱衰中國”的幾個代表人物,其中就包括這位對亞洲模式充滿懷疑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張寧經常收到國外朋友的短信,“說中國這個不好那個不好”。聽完這堂課,她認為至少許多內容可以回答相關質疑。“廳局級官員是國家的中堅力量,如果他們都覺得沒希望,這個國家怎麼辦?”
相關文件也對老師提出了要求:要堅持研究無禁區、講壇有紀律,不准在講壇上散布違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觀點。
黃泰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可以在官員、學者和企業家三種語言體系之間,自由切換。“我會使用‘官方的語言’,側重從政策執行的角度給他們講課。”
最後一堂課由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主講。這位昆山籍的經濟學家,以家鄉為例,講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政府自發制度創新路徑:“先做不說”,“做了再說”,領導題詞批示,“先上車後買票”。一些話語一說出,學員中迸出幾天來難得的笑聲。不過,到了提問環節,一陣沉默,還是“好學生”王保慶舉手提了問題。
王保慶說,在黨校聽課和大學聽課最大的不同是,“在黨校不敢隨便提問題,大學裡就沒有什麼顧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