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最近,世界著名投行高盛飽受“欺詐門”事件困擾。“高盛是那種在中國悶聲發大財的公司。”《揭秘高盛》作者、在中央財經大學投資系任教的李國平說,高盛在中國很低調。不過,“欺詐門”事件突然牽出了不少陳年舊案,高盛在中國的種種“劣跡”也正在逐一暴露。
致國企巨虧
新華每日電訊報道,最引人注目的陳年舊案是當年的中航油巨虧案。2004年底,當中航油(新加坡)在國際原油衍生品交易中巨虧40多億元人民幣時,大部分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事件負責人陳久霖身上。
如今的“欺詐門”事件後,很多人突然發現,當年指導中航油(新加坡)進行交易的正是高盛新加坡傑潤公司。高盛作為投資顧問指導中航油看跌油價的同時,卻積極在國際市場做多油價,暗中進行反向操作。
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教授黃明曾經作為中航油(新加坡)事後聘請的衍生產品專家顧問,對中航油與高盛之間的合同與交流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得出的專業結論是,高盛在與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過程中涉及的問題要遠比在本土的問題嚴重得多。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記者,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拼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深南電、東航等中國企業簽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
高盛此舉一箭雙雕,不但給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造成了損失,還使得深南電、東航、南航等企業出現巨虧。據悉,有的公司在“對賭協議”上的虧損額要遠遠高於當年的中航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