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造像的興盛,從文獻和實物來看,要比佛教晚得多,大致仿照已經成熟的佛教造像“依樣畫葫蘆”。道教造像的神祇極為龐雜,凡有信仰,都可以列入尊神,所見木雕上的道教造像,常見的是八仙:老則張果老倒騎毛驢執道情,少則藍采和執花籃、韓湘子執笛子,壯則漢鐘離執扇,書生則呂洞賓仗劍執拂塵,貴則曹國舅執雲板,病則鐵拐李背葫蘆,婦女則何仙姑持荷花。具有湖湘特色的,如藥王神像、白皇神像、丹朱神像等,外地很少見到。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自然神,如土地爺、灶司爺、財神爺、日月諸神,但造型都十分相似。最特殊的一例是仿西洋基督教的天王送子木雕,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產物,是湖湘地區在基督教影響下的藝術珍品。
神明佛道造像的雕刻,出自民間雕工,不太講究出處,佛道不分,神巫相雜,但大都精雕細工,講究形象的生動傳神。有的面慈目悲,有的體威神嚴,有的端莊文靜,有的則笑態可掬,有的情飄意逸,仙骨道貌,無不精彩傳神。製造並供奉神像的目的,大都是祈福乞嗣、避災避禍,是湖湘民風民俗的直接體現和普遍反映。(作者胡彬彬 系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來源: 湖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