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年,樊錦詩和彭金章在敦煌。資料照片
|
“既要弘揚莫高窟的燦爛藝術,又要保護好這份世界遺產,不當歷史的罪人,這是個兩難!”樊錦詩說,她經常忐忑不安,睡不好覺。
所以,她有時會急躁,撓頭,滿頭銀發如飛雪,在空中滑出弧線,實在憋不住了還要罵人。但更多的時候她喜歡開玩笑,笑起來像個孩子,盡興又有幾分羞澀。
她說開會休息時經常有人跑過來問:“你是樊錦詩啊?”她點頭說是。來者滿臉驚訝:“你就是樊錦詩啊!”她揣測,這個人肯定在想:怎麼是個女的?
就是這位老太太,緊握男人傳來的接力棒,用女性的堅忍駐守敦煌,用女性的柔情溫暖著荒漠里的藝術寶藏。男人成了坐標,勾勒出她的人生軌跡與生命傳奇。
常書鴻:精神偶像
常書鴻,滿族,1904年生於浙江杭州,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5年秋,他在巴黎塞納河畔舊書攤上,看到一部名為《敦煌石窟圖錄》的畫册,震撼不已。隨即放棄在法國的優越生活,毅然回國,在戰火中創辦了敦煌藝術研究所。歷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始終以修復保護莫高窟為使命。
樊錦詩知道常書鴻這個名字,是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就讀期間,《人民文學》雜誌上刊登了徐遲的報告文學《祁連山下》,主人公尚達的原型就是常書鴻。常書鴻對藝術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讓她心生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