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在光明日報發表《橫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的文章,全文如下:
【莫高窟】
莫高窟(DunhuangCaves)俗稱千佛洞,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
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入選理由】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的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於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
——世界遺產委員會
【詩詞名句】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士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漢書.西域傳》
西界陽關與玉關,於闐古道跡猶存。曾看定遠成功返,已遣匈奴絕塞奔。此日歌傳三迭曲,當年地紀萬軍屯。一方雄控今何苦,幾度春風許等論。
——莫高窟兩關遺跡
敦煌莫高窟以及藏經洞出土文物,以其綿長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精湛的藝術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和象徵
敦煌,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總綰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古代歐亞文明互動、中國與西域、中原民族和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石窟是多種文明在此匯流的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