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文化 穿越時空的使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3 00:05:33  


 
  精神共鳴 民族復興的祈盼

  2009年11月,包括演出、展覽等多種形式的“守望精神家園——第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在台灣熱鬧了近一個月。

  蒙古族的長調、呼麥,苗族的蘆笙舞,陝西的華陰老腔等,5場專場演出匯集大陸經典,有的觀眾看得熱淚盈眶。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是主辦者之一,陳春霖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台灣叫做“無形文化資產”。這場活動下來,讓台灣熟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名詞,也了解到近年大陸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做的努力。

  中華文化是兩岸中華兒女承繼的共同遺產,它的發揚光大是兩岸同胞肩負的共同責任。2009年10月,媽祖信俗、泉州南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兩岸民眾歡欣鼓舞的同時,如何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更成為兩岸文化交流中的熱門話題。

  由台灣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編、蘇州昆劇院演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幾年來,相繼在大陸、港澳台和美國、英國等地演了180餘場。這個成功案例,讓人們看到了古老昆曲煥發青春的希望,更看到了兩岸攜手合作傳揚中華文化的巨大潛力。

  “台灣的小學還有書法課嗎?”5月15日,在京召開的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座談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關切地問台灣嘉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