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富士康員工在進餐,富士康園區每平方公裡有十幾萬人,雖人海茫茫,工人與工人之間卻是“熟悉的陌生人”。 |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美國《僑報》5月26日載文《中國該培育什麼樣的產業工人》,文章說,富士康的“11連跳”給所有中國企業提前上了一堂課。摘要如下:
年輕的生命陸續從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深圳富士康工廠高樓跳下,25日,今年第11宗員工墜樓案發生,自殺死亡的陰影籠罩在民眾心中。學者、媒體從業人員、資方等各界人士對於為什麼會跳、誰來負責的問題爭吵不休。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命題,因為能提供答案的人已經不會說話了。
在資方請高僧做法事、開通心理熱線、招聘心理醫生等多種補救措施並舉,以及深圳地方政府各機構的幫助下,血案卻仍在繼續發生。
輿論在大聲質疑富士康管理的同時,也呼籲企業工會這時該站出來發揮作用了。作為維護勞動者利益、監督資方的工人自己的組織,工會除了可以打破資方的“一言堂”局面外,更重要的在於能夠給員工提供一個表達訴求的平台。而從心理層面而言,工會還會使員工們有集體歸屬感——依照社會學家塗爾幹對“自殺”的研究,在一個宗教、民族和教育都無法提供信仰、方向等來制約自殺發生的社會,行業組織可以擔當拯救者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