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康公司外景(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電/美國《世界日報》6月12日載文《兩岸要嚴肅看待富士康現象》,文章說,兩岸何以要嚴肅看待富士康現象,答案很簡單,富士康現象不是單純的多件工人自殺問題,而是經濟轉型和因此引發的工人管理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而且涉及兩岸互動,涉及“中國模式”的經典論述已出現挑戰,勢必有所調整。
“中國模式”作為經濟發展的經典模式,即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足以垂範,意味著“中國模式”具有正當性和歷史發展意義;但富士康現象呈現的卻是“中國模式”的運轉出現困境。調整得宜,非僅富士康一廠獲益,也可以讓“中國模式”得以持續發展。
基於兩岸的經貿互動以及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兩岸當局都有必要重新思考新的共同利基何在,如何推出相應的政策。大陸當局更須要思考,公權力的治理和政策如何兌現經濟發展的終極目的,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人民本位和和諧社會這條路應該怎麼走出來。
是以富士康現象不能僅著眼於工資的提升和股價下跌的矛盾,而要看到台資或外資在中國大陸的經營環境已有變化,不可能再以犧牲工人權益的方式無限制地攫取利益。若就中國政府的治理能力而言,不僅要看到招商政策和工人福利的問題存在矛盾,還要看到治理的困境,即招商投資非僅不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要看到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難以彌補的。
再就微觀面看大社會。富士康員工自殺所以會接二連三,而且在很短的時段內就有12例。這就不是員工個人的問題,而是工廠的經營管理出了大問題。也同時折射出和富士康密接的工人社群出現了大問題,工人與周遭生活圈同步出現了重大矛盾,出現了一種對生命價值不在乎,或企圖以死扭轉個人以及工人集體處境的反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