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17日電/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富士康事件以“加薪”消弭員工不滿,有媒體認為,將導致許多在中國以加工出口為主的台商、外商面臨加薪壓力,並稱之為“蝴蝶效應”,但這不如說是“彗星撞地球”的衝擊。中國正悄悄改變國際經貿環境,這是主觀上有意?或客觀的順勢而為?值得關注。
文章說,富士康已先後兩次調薪,調幅將達122%,而今年以來中國各省市陸續調漲最低薪資,許多省市調幅超過20%,福建更高達45.8%。這些最低薪資調整,並不包括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加班費、其他補貼,勞工保險福利相關支出,亦需由企業支付。企業“依法”的實際支出,是最低薪資的兩倍!
人民幣的議題才是起因
文章稱,營運人事成本上漲,外資企業主導的加工出口業,經營環境迅速惡化中。富士康事件,不是起因、導火線,卻是個巧合。
美國現處於貿易與財政雙赤字窘境,一旦這兩項赤字來源指向同一,便是美國積極處理的對象。美國1985年主導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圓升值奏效,一舉解決對日本的雙赤字問題。由古鑑今,人民幣升值議題,才是整件事的起因。
世銀副總裁林毅夫曾說,“人民幣升值不是中國急迫問題,最重要的是底層人民收入太低!”工資調漲,未來中國出口顯然將會銳減。在出口貿易增長、人民幣匯率、經濟成長永續規畫之間,中國面臨抉擇難題。
貿易赤字上,美方輿論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迫使中國商品出口成本增加,在消費端售價相對提高,市場競爭力、利潤減低,藉以讓中美貿易順差縮減。中國此次主動調升薪資,短期內沿海地區出口下降、甚至出現入超,但薪資仍相對低的中西部地區人力、廣袤土地,仍是外資企業投資首選,以空間換取時間,抵銷美方壓力。
調漲工資擺脫匯率問題
文章說,美國嚴重的財政赤字,需要扎實經濟成長國家如中國,去購買美國公債,以提供財政支援。然而人民幣若對美元升值,則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價值便會降低。例如,原來6.8人民幣兌換1美元,若升值到5.1人民幣換1美元,以中國持有9000億美元公債而言,美元對人民幣貶值25%,美國對中國的債務就減少25%,這是2250億美金!
在美國政府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中國為堅持匯率主動權、在貿易摩擦上負責任,便會減持美國公債。
今年中國領導人胡錦濤提出“體面勞動”,中國在“保增長”、“保就業”,也在“擴內需”、“調結構”。美國即使想複製當年“廣場協議”,卻因中國調高薪資,一來解消大半貿易赤字問題、剩下對美債權,二來勞工生活水平提高、創造消費能力及需求,改變經濟成長結構,拉近貧富差距,與其“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一致。
文章說,中國決心擺脫匯率問題糾纏、走出“血汗工廠”,寧可冒著經濟衰退、外資撤資的風險,也要走出自己的一條經濟發展路線。此舉既像金庸筆下的“乾坤大挪移”,也像“七傷拳”的“傷己三分,傷人七分”,後果猶未知。鴻海旗下富士康“加薪”效應,在歷史循環與國際經貿強霸角力之間,意外成為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