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距離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來說,兩岸客家的交流與合作目前尚處於不能令人滿意的低層次狀態,特別是在文教交流合作方面,更是嚴重滯後。而這種“滯後”現象,與目前兩岸文教交流的整體低水平是相一致的。有關專家指出,當前兩岸文教交流合作的“滯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兩岸的政策措施不對等。大陸方面多年來採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積極鼓勵和推動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而台灣方面,雖然在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後積極推行兩岸開放政策,但眾所周知,由於島內政治因素的干擾,李、扁執政時期沿襲下來的大量限制兩岸文教交流合作的不合時宜的政策與措施,還有待排除干擾,抓緊時間進一步檢討和調整。
第二,交流與合作的規模不對稱。由於政策措施不對等,造成了兩岸交流與合作的規模不對稱。統計資料顯示,大陸赴台文教交流的次數和項目,要遠多於台灣來大陸的次數和項目。
第三,交流與合作的領域和地域不平衡。統計資料同樣顯示,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文學藝術類的交流遠多於其他領域的交流,特別是兩岸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基本上還處在准單項交流的不正常狀態;此外,在台灣,與大陸從事文教交流與合作主要是在北部和中部地區,南部則要相對少很多。
第四,尚未建立合作機制。相對於《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即將正式簽署,有關兩岸文教交流合作協議的協商談判至今尚未開展,目前仍處在研究和探討的階段。
總之,包括客家文教交流合作在內的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除了少數領域,應當說大多數領域目前還遠沒有實現常態化,更談不上制度化。兩岸客家文教交流與合作是兩岸文教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座的所有客家鄉親,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推動兩岸客家文教交流合作更上一層樓獻計獻策。為此,本人願借此次盛會的機會,提出如下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首先,兩岸客家人、客家學研究者要以加強客家文化研究與交流為切入點,推動兩岸客家學研究向縱深發展,挖掘客家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強化兩岸人民聯繫的精神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