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
一、什麼是我國匯改的總方針?
答:2005年7月建立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按照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根據我國國情和發展戰略作出的正確選擇,是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入WTO後適應新的發展和開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我國的既定政策。此次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仍是這一方針的繼續。
二、如何評估2005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答:2005年以來的匯改是成功的。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以我為主有序推進,總體上對我國實體經濟發揮了積極影響,為宏觀調控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在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一是促使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使出口保持了較強的整體競爭力。二是匯率浮動為推動產業升級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供了動力和壓力,促進了出口結構優化和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三是企業主動適應匯率浮動的意識增強,應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和控制風險的能力提高,外匯市場得到培育和發展。四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了我國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的努力。
三、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國的匯率政策是基於什麼考慮?
答: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和中國經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符合我國經濟的自身利益,有助於我國經濟較快的實現穩定和復甦。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這是我國穩定外需、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需要,也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復甦做出了巨大貢獻。事實說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