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領銜組建全軍第一個航管研究室
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了“改革空中交通管制體制,逐步實現我國空中交通管制手段現代化”的戰略決策,選定滬杭地區作為試點區域,並批准為國家“八五”重點工程。隨後,“構建全軍一體化空管自動化體系”任務下達到空軍某研究所。所黨委一紙“項目軟件總師”的命令,年僅30歲的陳志傑領銜組建全軍第一個航管研究室。這也是當時全軍唯一一家專門從事空管研究的研究室。
全國的軍用、民用航管系統中既有國際最新設備,又有老式國產設備;既有國內自主研發的軟、硬件,又有歐美引進的軟、硬件。要讓軍隊各級管制區、民航高空、中低空管制區和所有軍民機場高效運轉,讓通信、導航、情報、氣象保障各種系統協調運行,讓軍事飛行和民航飛行互不干擾……難題被一一羅列出來。
陳志傑帶領課題組成員,到全國所有通航機場對年旅客吞吐量進行分析,尤其是對100萬人次以上的42個機場,1000萬人次以上的7個機場的客運信息進行跟蹤測算;對全軍航空兵訓練和戰備飛行數據進行匯總,建立發展趨勢的數學預測模型。
1993年5月,陳志傑和他的團隊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國內首套自主設計建設的新型空中交通管制自動化系統研製成功!經過4個多月的奮戰,“滬杭試驗點一期工程”建設順利完成。對管制員來說,以前只能指揮幾架飛機,現在可以同時指揮十幾架飛機;飛機的安全距離也有很大變化,前後縮小為20公里,上下縮小到300米。
自主研發和國外同行站到同一起跑線
空管專家們注意到,隨著民用航空事業呈迅猛發展的態勢,到了本世紀初,民航日處理空中交通活動將超過2萬餘架次,而軍隊航空兵飛行活動範圍、飛行時間和保障難度也呈明顯上升趨勢。隨著飛行量的加大,特別是我國西部許多地區不能建雷達,該怎麼辦?
基於這樣的前瞻性考慮,1999年,軍用新航行系統試驗系統建設正式立項,定為國家“九五”重點項目,陳志傑被任命為該工程的總設計師。該重點項目要解決的是:改變以往主要依托地面雷達的做法,利用天空、海上等多種方式來實現空中管制,盡快把自動相關監視技術、衛星導航技術和數據鏈技術運用到空管系統中。
|